“信用宁波”:打造宁波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金名片”

昨日首发的“信用宁波号”地铁专列共有6节车厢,车厢主题各有不同。(徐能 摄)

昨天上午,“信用宁波号”地铁专列从鼓楼站首发,这辆承载着宁波诚信精神的专列,穿行在城市“大动脉”上,成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专列融入了宁波诚信文化,展现了‘信用宁波’建设成果,也必将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市政府副秘书长顾立群说。

近年来,宁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信用宁波”建设,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居全国前列,多项工作已形成“宁波模式”,树立“宁波样板”。

数据显示,宁波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经建成自然人、法人两大信用库,已累计归集公共信用信息近8.9亿条,涉及47家单位提供的418项事项,实现对全市近1100万自然人、121万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信用建档的全覆盖,累计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1750余万次。

如今在宁波,每个人和每家企业都有一张“信用通行证”,一系列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实实在在地增进民生福祉。

资料照片。(竺甜甜 供图)

“天一分”让市民享受更多生活便利

“信用让生活更加美好。”一句看似寻常的话,却被一座城市奉为圭臬,践行多年。

为进一步增强守信市民的获得感,宁波人自己的个人信用分——“天一分”于2020年1月正式上线。

“天一分”由市发改委(市信用办)指导,市经济信息研究中心(市信用中心)、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负责评价模型初期研发,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甬派传媒负责运营推广。

相较于市场信用分,“天一分”更侧重于社会属性,兼顾经济属性。“天一分”总分1000分,包含身份特质、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履约情况及用信行为五大维度,共设信用极好、信用优秀、信用良好、信用一般、信用待提高五个等级,覆盖在宁波工作或生活且年满18周岁的市民,可客观反映市民在城市生活中的综合信用情况。

上线以来,“天一分”已推出包括滴滴出行、小遛出行、公共自行车、小6买菜、云医院等在内的近20个应用场景,累计51万人次享受信用免押、信用折扣、信用先行等优惠,让越来越多信用记录良好的市民,直观地感受到“信用有价、守信受益”。

不仅如此,“天一分”还走出宁波,与杭州“钱江分”、厦门“白鹭分”实现互认,让市民共享优惠政策。

为2000余家企业信用精准“画像”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对这句话,宁波弗瑞斯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体会,可谓刻骨铭心。

作为一家主要出口欧美地区的外贸公司,弗瑞斯开业6年来,出口形势一直不错。然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却给公司致命一击,曾一度面临停摆危机。

在最难熬之时,良好的信用带来了曙光。

在了解到企业需求后,江北区税务局携手建设银行,根据企业连续三年纳税信用等级为A的良好信用,向其推送了以纳税信用等级为基础的纯信用贷款产品。次日,431万元授信额度就发放下来,公司因此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把“无形信用”变成“有用资产”,这正是“信用宁波”建设的一大成果。

市口岸办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税务局、宁波海关、宁波海事局、浙江边检总站宁波指挥部等有关单位,成立宁波市口岸领域信用建设工作小组,行业协会、第三方信用机构共同参与,推进口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已经对口岸领域2000余家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并实施动态分析监测,为行业分类分级监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开展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协调推进对信用评价A类、B类企业的海关、边检、海事一次性联合检查;对接海关推进国家“放管服”改革,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要求,推进查验免收费措施切实落地,向856家信用评价A类、B类企业推广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模式,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在失信联合惩戒方面,针对79家D类、E类高风险企业或失信企业,提高查验率或监管频次,把有限的监管资源予以精准投放。

“自动履行”“信用修复”全国闻名

司法裁判自动履行正向激励、信用修复……“信用宁波”建设以来,一系列“宁波模式”“宁波经验”不断涌现,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2019年7月,镇海区法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为完成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书”,若同时满足“在全国范围内尚无被执行案件”,则纳入“诚信履行名单”,并推送至信用平台及各商业银行。

该机制推行后,全市法院已实际自动履行案件47416件,发放自动履行证明2736份,发布诚信履行名单3285份;相关银行共为193个诚信履行主体授信3.79亿元,发放贷款3.04亿元,成效显著。

机制一出,全国瞩目。

目前,该机制已被最高人民法院写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七)》《2020年人民法院工作要点》及全国“两会”工作报告。

和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一样,江北区法院首创的“姚江一号工程”信用修复案例,同样闻名全国,被评为2019年度“新华信用杯”全国百家信用案例。

开展信用修复试点至今,宁波法院已完成信用修复2322件,修复后履行标的额4.99亿元,特别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更是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融资扩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让自动履行者享红利,旨在将问题解决在“执行前”;信用修复机制,为自愿履行者再“造血”,重在将问题化解在“执行中”。两大创新,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宁波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眼下,宁波正在开展《宁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十四五”时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加快推进立法工作,《宁波市社会信用条例》已被列为2021年市人大立法审议预备项目,信用立法呼之欲出。

“当前,我市正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对于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顾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