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竹荪产业的“土专家” ——记江山市金明家庭农场主毛金明

6月26日,走进峡口镇广渡村毛金明的竹荪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黑色遮阳大棚,大棚里种植的长裙竹荪,像一个个穿着白裙子戴着帽子的小女孩,十分惹人喜爱。与此同时,大棚内10多名妇女也是一刻不停,正在小心翼翼地采摘着竹荪。

竹荪又名竹参,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菌中皇后”,是生长在高温高湿地区的真菌,由于营养丰富、滋味鲜美而被人们所喜爱。从6月中旬开始,竹荪迎来采摘期,连日来,毛金明雇来不少妇女抓紧采收。

毛金明告诉笔者,采摘竹荪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在早上6时至8时采摘为好,因为6时它刚好破“壳”而出,整个竹荪比较完整,竹荪头部不易断裂。如果竹荪头部断掉,就会影响外观,价格会大打折扣,所以每天最好早上采摘。采摘下来的鲜竹荪必须在上午11时前及时进行烘烤,这样竹荪的味道才会更加鲜美。

从2001年至今,毛金明种植竹荪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成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认为要种好竹荪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选取温湿条件适宜种植的环境;二是掌握好栽培时间,选择在立春过后开始下种栽培;三是选择玉米秆、玉米芯、花生壳、竹屑等作为培养料;四是菌种制作;五是竹荪日常管理要跟上;最后是做好采收加工及采收后管理工作。

种植竹荪是一种传统食用菌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我市保安、凤林、石门等乡镇推广种植。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规模化种植的人不多,毛金明却坚持了下来,因为他有一个比别人有利的条件:能充分利用自己毛竹加工厂的竹屑做原料,节省了不少成本。

今年,毛金明共种了34亩竹荪,可烘制干货2000多公斤,目前市场价每公斤200多元,销售额可突破50万元,除去原料和人工成本费用,净收入30多万元。“今年的竹荪行情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好的竹荪在市场上还供不应求。过几天,来自福建古田的客商将陆续上门收购,效益还是蛮可观的。”谈起今年的市场行情,毛金明非常满意,他认为种植竹荪仍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毛金明还充分调动农村闲置劳动力,为当地留守老人和妇女提供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仅去年他就支付工资20多万元。“今后我还会继续种植竹荪,并通过土壤改良、植保管理、烘干技术提升等方式,确保竹荪多产、稳产、优质,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共同致富。”毛金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