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联弹幸福民生“协奏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事实上,山海协作工程并非简单的“富帮穷”,而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山”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实现互动发展。

润物无声、细水长流。山海协作工程的成果,最终由丽水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检验。

随着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旅游等民生领域的一项项合作扎实展开,“山”与“海”齐力绘就的共同富裕精彩画卷,正在处州大地上斑斓铺陈。

医疗资源日益丰富

医疗改革是民生所需,民心所向。如何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百姓享受优质医疗红利?

4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双下沉”专家、龙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蒋国平发挥急诊学科专业优势,将提升县级医院的急诊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提上日程,他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接地气——山区百姓最担心的是突发性疾病难以得到第一时间处置。

经过多年耕耘,如今的龙泉市人民医院已配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来自浙大二院的专家们还定期对急诊、内科、外科、ICU等科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人才、理念、资源向省级医院不断‘看齐’,为的就是补齐地理位置的短板。”蒋国平说。

与龙泉一样,早在2015年,缙云县就与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合作办医协议,由浙大一院重点托管县人民医院,并由双方共同出资建成了浙中肿瘤中心。双方结对以来,浙大一院共下沉专家5948人次,服务群众一万余人次。凭借省级专家的“虹吸效应”,服务对象已逐步扩展到了莲都、仙居等周边地区。

而在庆元,由嘉善县出资建设的山海协作工程项目——庆元县人民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提升工程,则建起38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接待室和培训中心室,购置模拟训练系统、医用设备、模拟人、远程教学系统等培训用设备,让庆元医生在足不出县就能准确掌握先进的临床技能,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在基层医院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百姓也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感谢陈医生!原以为我这病得进城才能治好,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门诊’!”前不久,云和患者王先生在云和县人民医院接受了结肠扁平腺瘤切除手术,主刀医生陈平琅来自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9年7月,他因山海协作工程与云和结缘,来到云和县人民医院结对帮扶。

在陈平琅到来之前,云和县人民医院在内镜治疗方面几乎是空白,患者如发现病变,得转诊到丽水市级医院治疗。身为内镜中心主任的陈平琅,为科室成员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师徒带教的方式,手把手培养肠镜操作医师,并在日常工作中言传身教,将新技术、新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科室成员。

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不断加强交流,丽水的医疗资源正日益丰富:嘉兴妇保所携手丽水妇保院,助推丽水妇幼信息平台、新生儿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中心等项目建设;宁波市第六医院、宁波市卫生监督所与丽水开展医疗领域合作……在结对地区的帮扶下,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在九县(市、区)得以广泛开展。

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来自宁波的袁明月,有着“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师”等耀眼的职业光环,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想不到,他竟会选择前往云和支教整整4年。

1460多个日夜里,他带动团队精细调研,到组里听评课,到县里作讲座,到宁波北仑后方联系支教资源,为云和教育教学搭起了桥梁,拓宽了渠道。同时,他还利用特级教师平台加深了北仑与云和中学化学的互鉴互学,带动与促进了云中化学组在课堂艺术、优质课比赛、教学质量、科研论文等整体实力水平的提升。

这种教育合作模式在丽水并不鲜见。早在2016年,庆元与长兴、嘉善两县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便不断升级,通过“订单式”培养,全面提升庆元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长兴、嘉善每年安排20名优秀教师或校长结对庆元40名教师或校长;每年派出不少于80人次名师参与庆元教师培训;每年至少安排3名优秀学科骨干教师到庆元支教……不仅如此,两地还每年各资助50万元用于帮助庆元改善教学办学条件。

紧扣教育,合作之花不断绽放。为进一步弥补发展短板,遂昌创新体制机制,向“海”学习,形成一系列完善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经验和做法。

“遂昌的山在某种程度上阻挡了人出去,也阻隔了人进来。”遂昌县教育局局长邱根松直言,由于地域等多重原因,遂昌的教师队伍在教学思想上的碰撞比其他地方少,更缺少与发达地区教师之间的交流。

2019年5月,遂昌启动“点亮名师”工程,组建山海协作名师班,依托“山海协作”平台和浙江省、丽水市名优教师培养平台,选派78名名师(名校长)与湖州、诸暨、南湖、象山的名师(名校长)结对,通过专家理论引领、名师结对、现场教学等形式开展业务培训。

遂昌妙高小学语文教师罗艳就是其中一员。作为第一批去象山学习的学员,罗艳表示象山之行,让她的教学有了质的突破,“学习到了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提高了综合教学素养。”

如今,湖州5所学校和诸暨20所学校分别与遂昌25所学校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遂昌中学与诸暨中学建立了“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遂昌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到结对地区学习培训800多人次,互派挂职43人次;结对地选派骨干教师到遂昌开展培训20余次,培训教师2000多人次。

邱根松表示,遂昌将用三年学习时间,通过多样学习方式,让遂昌本地老师成长为一线的教学名师,“带动本区域教师的成长,真正起到名师辐射引领作用。”

民生项目扎实落地

教育、医疗只是“山海协作”工程开展以来改善丽水民生事业的缩影。

在缙云五云街道周村,装饰一新的旅游接待中心已经打扫干净,即将投入运行。自缙云县与富阳区共建周村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后,已引进300万元资金,推进了婆媳岩游步道、旅游接待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周村未来发展规划的蓝图变成了真正的美景图。

据统计,自2013年缙云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以来,已争取各类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支持建设120余个项目,帮扶项目涵盖教育基础设施、村庄整治、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基础设施、乡村振兴、乡愁富民产业等领域,有力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快速推进,为缙云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了“海”动力,并逐步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如今,“海风”依旧不断,双方的民生工程合作也更加紧密,修“幸福路”,架“连心桥”,努力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去年3月,50头奶牛作为秀洲—龙泉两地协作的“扶贫使者”来到锦溪镇下锦村奶牛养殖基地安家,这项特殊的“代养项目”,为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奶牛饲养员元文远今年67岁,身患肝硬化的他因病无法外出务工,成为村里的低收入边缘户。奶牛们的到来,使老元成了家门口的“上班族”,他每天在基地割草、拌料、喂养,按月领取工资。如今,下锦村的奶牛养殖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许多家长带着小朋友来一睹“奶牛”的风采,老元又担任了新的角色——科普讲解员,向往来游客讲述着这化不开的“山海情”。

这只是两地协作发展之路上的一段小插曲。2019年以来,嘉兴市秀洲区为龙泉下锦村带来了675万元帮扶资金,有力推动了下锦村文化广场、滨江绿道等项目建设,使锦溪镇成功创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实现了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等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从供给侧入手,丽水与结对地共建了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并积极推进农家乐提升发展,如富阳市特设1500万元专项资金助推缙云乡愁富民产业发展,德清县莫干山民宿学院在缙云设立分校,宁波、丽水共同举办巾帼民宿(农家乐)经营管理培训班等。

“山”的呼唤,“海”的应答,是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各类资源要素在城市山区之间无障碍流动,山与海之间必将释放出更蓬勃的共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