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结事了”到“事了人和” 诉源治理调出全面小康“和谐色”

遇到纠纷打官司,是不少人的第一反应。然而,案件多导致诉讼通道“堵”,不仅消耗精力和成本,还往往“赢了官司,伤了和气”。

全面小康,群众的烦心事必须先解决。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推动诉源治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杭州蹄疾步稳,初展芳华。

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

2019年9月,桐庐一家制笔厂的管理者王强(化名),因对同在厂里工作的妻子的加班工资有疑义,找厂长大闹了一场,没想到突发脑溢血倒地,被紧急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王强家属情绪异常激动,称要找厂长麻烦。但厂长认为整个过程中自己没过错,有视频为证,拒绝赔偿。

气氛一下子非常紧张。分水镇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并邀请各方联动参与。法院法官从法律角度详细解释分析,村调解员、乡司法所工作人员从情理角度劝说双方冷静协商,派出所民警就纠纷不涉嫌刑事犯罪作了说明,县检察院检察官全程进行监督。杭州市(桐庐县)制笔行业协会调解委员会也派员参与调解。

有法理的支撑,有行业“娘家人”的理解,有监督也有温情。一个多星期反复工作后,原本剑拔弩张的双方就补偿金额达成一致,纠纷未经诉讼程序就画上圆满句号。

类似事件也发生在老邓身上。家住余杭的老邓被拖欠了约2万元的工程款,一直追讨不到,想打官司又怕费时费力。经人推荐,他走进了余杭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现场,人民调解员、律师和劳动仲裁员等为他调解,短短一个多小时,老邓的烦心事就化解了,他当场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程款。“没想到跑一个地方就解决了,真的很方便。”老邓感慨道。

中央有部署、省市有要求、群众有需求,杭州见行动。近年来,杭州大力建设多元、分层、递进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以区县(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治理中心(信访矛盾联合调处中心)建设和推进智慧治理为主抓手,推动多数纠纷以非诉讼方式及时就地解决、少量诉讼通过调解和速裁程序快速解决、疑难案件通过精细化审判解决。

目前,杭州所有区(县、市)全面建成启用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信访矛盾联合调处中心),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域覆盖县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的城市。中心整合政法、司法、行政、信访等资源力量,吸收法律咨询、心理服务、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公共管理等相关部门(组织)力量进驻,变“多中心”为“一中心”,实现群众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同时“一窗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大批涉诉件在诉前得到有效化解,形成良好的信访生态。

纠纷解决漏斗效应逐渐显现

加强诉源化解,行业组织、行业协会是重要力量。

2019年10月17日,杭州律谐调解中心驻杭州中院调解工作室内,一场争论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互不相让。经律师调解员六个小时耐心细致的调解劝说,最终,矛盾在现场得以化解,双方满意而归。这样的现象,对于律师周惠琴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仅一个月,她就成功调解了三起合同纠纷案。如今,走进杭州各级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诉调对接中心,都能看到像周惠琴这样的律师调解员的身影。他们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以及参与司法审判的经验,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辅导,把大量案件化解在诉前。

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教授袁继红,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法院其实与医院很像。老百姓身体出了问题,拼命往大医院挤,医院就会‘爆棚’,医生问诊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所以需要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法院同理,许多事情在走诉讼这一步前就可以解决,所以‘诉源治理’是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和有力抓手。”

杭州通过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构建起包括信访手段在内的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元立体的解纷体系,其作用不仅是“治已病”,更要“治未病”,甚至“治欲病”。

为更好地“治已病”,杭州法院系统还强化纠纷化解的相关执行保障,做好调解与督促程序的衔接,通过支付令方式,为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效力尤其是强制执行力提供保障,真正起到“定纷止争”的效果。

事实上,在诉源治理领域,杭州还有很多实践探索。从萧山在镇街布局区级综合服务分中心(信访连锁超市),到富阳渌渚镇孝善平安工作室为村民的大事小情奔忙;从善解家事纠纷的“山花”帮帮团在临安“花开遍野”,到建德创新开展的“协会+社区+业委会”调解模式让物业纠纷立案数同比下降62.4%;从杭州市行政争议调解中心成立,到杭州15个律师调解工作室被授权可通过“挂牌接单”提供公益调解和市场化调解……“和解优先、非诉为主、诉讼兜底”的纠纷解决漏斗效应逐渐显现。

积极构建“大数据+调解”机制

从法律咨询、评估向在线调解、在线公证、在线仲裁、在线诉讼层层递进……杭州注重运用新科技成果提升现代化的解纷能力,广泛开展在线调解工作,使矛盾纠纷不断被过滤和分流,最大限度地先行化解纠纷,减少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实现了政府搭台、多方联手、有效分流、合法管控的社会效果。

每年的“双11”之后,对阿里巴巴总部所在的余杭区来说,海量网络交易纠纷矛盾化解工作也是“压力山大”。好在有“法宝”——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消协调解和网络平台调解等于一身的余杭区网络交易纠纷调解中心。

尤其是在重大网购活动前期,中心会提前介入,对交易平台进行促销活动规则的审核和指导,提前预防新促销产生系列纠纷矛盾,并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等新媒体开展互动式在线普法,督促商家自律和规范经营;同时,强化预警监测,为精准“网调”奠定基础。

网络的搭建和运行,让源头化解矛盾更显智慧和温度。余杭区网络交易纠纷调解中心只是一个缩影。杭州积极构建的“大数据+调解”机制,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调解服务,充分发挥分层过滤、诉前化解作用。

ODR平台(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更是汇聚了全省各条线、各个行业的优质解纷资源,依托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在线咨询、评估、调解、仲裁、诉讼”五大功能。

杭州的“诉源治理”新模式还在继续探索。去年6月,杭州高新区(滨江)“一码解纠纷(诉讼)”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在矛盾纠纷化解领域引入了“健康绿码”概念,参考国际通行的突发事件颜色预警机制,将黄、橙、蓝、红、绿五色“调解码”融入纠纷化解过程,区分纠纷分流路径,记录纠纷化解信息,犹如一册电子卷宗。该平台设置直接面向社会公众的“解纷二维码”,通过申请端的开放,让公众遇到矛盾纠纷时,无须到法院立案,即可进入“一码解纠纷(诉讼)”平台进行网上调解,实现“有矛盾,扫一扫,‘码’上调,解烦恼”。

杭州,正以自己的姿态,展现“中国之治”的杭州探索,为“小康中国”贡献杭州经验。(本站编辑 祝婷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