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泽山山海共生 用心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衢州海创园无人机航拍图

在余杭区衢州海创园A座的大厅墙壁上,有一幅奔腾向前的高铁图案。园区工作人员解释,这意指在余杭“飞地”的带动下,衢州正以“高铁速度”追赶长三角发展。

近年来,衢州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其中有部分动力就是衢州海创园注入的。“衢州海创园是山海协作的窗口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我们把资源导入衢州,带动两地经济发展。”衢州海创园负责人、衢州市驻长三角联络处主任徐东介绍。

山海协作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职期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八八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决策一出,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以海泽山,山海共生,用心念好新时代“山海经”。          见习记者刘丽雯记者常艳荣施涛

吸引杭州人才反哺衢州产业

2016年4月,衢州海创园一期开园运营,园区位于未来科技城核心位置,一期占地面积26.7亩,总建筑面积67598平方米,共有4幢综合大楼。园区二期由7幢楼组成,占地面积48.96亩,总建筑面积13.09万平方米,计划明年投入运营。

截至2021年6月,衢州海创园共有57家企业、2家科研平台入驻,产业以数字经济、智慧产业为主。这片创新“飞地”在余杭培育项目,然后到衢州落地产业化,实现把发达地区的创新要素引入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深化山海协作,以先富带动共富。

中环新网(浙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衢州企业在海创园培育的典型代表。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数字环境科创型企业,主要探索研究环保领域的智能装备设备。公司主创团队由智能视觉专家周才健博士(浙江省海创园杭州汇萃智能科技董事长)组建,现有20多位员工,其中80%是技术型人才,研发的第一项产品“仓鼠智能分类回收机器人”目前已投放市场,用智能机器取代人工督导,以数字化赋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在衢州,技术型人才比较难招,而杭州为引进人才提供了不少政策红利。这里高新企业集聚,也有利于同行间沟通交流。工作在杭州,反哺为衢州,衢州海创园为我们解决人才要素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中环新网”产品经理许梦奇对未来充满信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达3000万元,我们将继续依托衢州海创园,争取成为环卫机器人行业的‘独角兽’。”

在“飞地”起飞企业借梯登高

时近中午饭点,海创园D座6楼依然忙碌,机器的风扇响动着,数据在电脑屏幕上跃动,员工往返于工作区和测试区……这是衢州海创园培育的另一家企业——浙江锐文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5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从欧洲回国,打算在杭州开创他们的事业,最终选择扎根在衢州海创园。“锐文科技”首席技术官阎燕说:“做硬件的企业需要很长的周期,我们在这里成长起来,整个过程得到了余杭、衢州的诸多支持,感谢两地如此耐心地等待我们成长。”

“锐文科技”没有辜负这份期待,短短三年时间已成为行业认可的全国智能网卡“领头羊”,实现量产国产自主化智能网卡芯片。“我们的产品可为国产计算机处理器减轻负荷,增加网络带宽,存储量是原来的10倍。”阎燕打了个比方,“这就像给电脑CPU开了‘外挂’,很多任务可以放到这个芯片中完成。目前,第一代产品已实现量产,第二代产品将会和目前热门的DPU(DataProcessingUnit,数据处理单元)概念结合,成品的智能化程度会更高,可操作性也会更强。”

“在这里,我们既享受到衢州的政策扶持,又享受到余杭的人才环境和教育资源,这对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极大帮助。”阎燕说,“锐文科技”将凭借深厚的积累和优秀的团队再上一层楼,相信有山海协作的加持,公司发展能借梯登高。

事实证明,“研发在飞地、创业为衢州”的模式是成功的。在山海协作工程中,越来越多的项目和产业被输送到需要发展的地区,目前浙江山海协作“飞地”园区达42个,衢州海创园就是其一。这些承载了梦想的“飞地”,践行着“山海协作”的承诺,用海的包容托起山的沉稳,用山的壮丽装点海的内涵,让东部的海和西部的山成就之江大地美不胜收的风景,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可行道路,也是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可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