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 绘就西部富美新画卷

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内容。聚焦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领域,余杭区正谋划西部富美“1355”计划,即围绕“乡村振兴样板典范、共同富裕示范窗口”总体目标,实施“环境提升、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攻坚行动,聚集西部镇村,兼顾其他农村地区,并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三年新增投入不少于50亿元,旨在成为浙江全方位展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窗口。

“该计划将重点惠及西部5镇,兼顾仁和、良渚、余杭、中泰、闲林等街道的农村地区。”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西部富美“1355”计划立足于进一步提高乡村经济实力、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等,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  浙江日报记者沈琳

打造特色体系助推乡村产业提质升级

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如何把乡村的“蛋糕”做大做强?产业兴旺是重点。

近日,第二届大观山蜜桃文化节在瓶窑老街开幕。蜜桃游戏、蜜桃集市、蜜桃音乐节、老街直播间……在一系列文旅活动的加持下,小桃子玩出了“大花样”。

“桃农从单纯卖桃子,到现在开始探索将水果进行简单加工,提高品牌价值,增加了水果的附加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瓶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预计桃农增收10%以上。

瓶窑的桃子、鸬鸟的蜜梨、径山的茶叶……这些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农文旅产业,让余杭的村民们逐渐富了起来。

数据显示,2020年,余杭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均领跑全省。但与未来科技城等区块相比,余杭西部地区不论是产业发达程度,还是农民收入,均有一定差距。

实施西部富美“1355”计划,余杭要在西部打造农村特色小镇,围绕“粮、茶、竹、林、果、渔、牧”7大传统产业,根据各地的优势产业,大力实施都市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战略,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

“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不同地区异质性强,大水漫灌式开发既缺乏资金也不可持续。而特色小镇的模式则是因地制宜,逐步形成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经营的一套完整体系,帮助传统农业提质升级。”余杭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是余杭以农业提质升级为抓手,探索产业带动乡村创富的新路子,而余杭在产业方面的发力还不止于此。

据了解,未来三年,除了农业特色小镇以外,余杭还要在山城协作、现代科技农业、人才引育、全域景区化等方面发力,加大财政投入,仅2021年计划实施的项目就有105个,计划投资约70亿元。

“小确幸”由点及面

优质公共服务向西部山区延伸

要实现共同富裕,不仅要把“蛋糕”做大做强,更要把“蛋糕”分得更公平、更合理。

拥有176个建制村、乡村人口占比为27.4%的余杭,是杭州农村人口较多的区。城乡区域要协调发展,“蛋糕”要分好,乡村的公共服务短板也要进一步补齐。

最近,余杭西部五镇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在加快进行提升改造工程,另外21家服务站也已经完成改建,进一步提升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

“我们通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提档升级,让就医流程更精简,设施布局更合理,让老百姓感受到更温馨更舒适的就医服务。”余杭区卫健局工作人员王金花表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是提升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的关键一环。

除了在硬件上发力,余杭还在软件上做文章,让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2021年,通过“医共体”的布局完善,余杭成为杭州唯一一个和省级医院实现手机线上转诊、远程会诊、专家定期坐诊的地区。

通过实施西部富美“1355”计划,余杭要进一步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未来,余杭将在西部每个的镇街改建一处“智慧健康站”,将配备远程会诊系统、自助云诊室等,实现24小时自助检测、名医名院“零距离”、120急救和转运、自助购买应急药品等功能,让慢病管理、常见病初诊等医疗服务留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以民为本谋福祉,教育要先行。余杭将对西部14所公办中小学实施“名师优课”建设;提升农村等级幼儿园和优质幼儿园覆盖率,继续推进“一园一品”特色创建工程;西部4所学校开展区级“教共体”建设……

此外,余杭基础设施配套城乡的差距也将进一步缩小。余杭正大力推动城乡交通、供水、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同规同网,推进农贸市场改造,优化公交线路,提升健身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乡村路网,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大提升。

“作为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点,也是难点。余杭将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教育、卫生、交通等公共配套短板,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余杭在改善民生方面涉及的项目有80个左右,其中,今年要实施的项目就有38个,计划投资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