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出台12条政策举措 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拆政策红包 解三大看点

中国百货展上,三禾厨具新品首秀,就地圈粉。(单玉紫枫 章璐 摄)

“半个月前,我们带着最新产品三禾窒氮轻铁锅出征中国百货展,当场就圈粉无数,接了不少订单。”三禾厨具董事长方成说,首秀效果惊艳,让他对内销前景又多了几分笃定。

作为不粘锅具全国出口三强,三禾厨具近年来不断稳外贸扩内需。今年上半年,在锅具品牌销售整体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三禾厨具逆势而上,国内外销售额同比翻番,预计全年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

显然,对“三禾”们来说,内外贸一体化早已不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而是融入了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

近日,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下称“12条”),从供应链平台、品牌建设、扩大内销等角度,提出12大政策举措,逐一破解一体化过程中“内外有别”,力争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再塑宁波的“城市传奇”。

看点一

“链”接内外大市场

“开篇就剑指供应链平台,这是抓住内外贸一体化的‘牛鼻子’!”点开新政,宁波君安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汪新宇几乎一眼就看到了第一条标题——“加快培育一批‘大而强’的供应链平台企业”。

在他看来,疫情冲击下,全球的分工体系和贸易格局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调整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的区域化、本土化将成为大势所趋。这也意味着,平台型外贸企业将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为关键的枢纽和渠道作用。

拿君安来说,去年以来,着力于稳定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运行,一方面及时帮扶中下游的中小制造业工厂抢占市场,增强了这些中小工厂对企业的黏性,另一方面利用与世界头部企业、矿山建立起的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以稳定产业合同叠加物流配送优势,反过来帮助这些中小工厂解决实际痛点和困难。今年上半年,君安控股实现一般贸易进口超7亿美元。

“培育供应链平台企业,目标是‘大而强’。”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我市希望借此整合生产、销售、金融、物流等资源和需求,为上下游企业构建高效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从而在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中,带动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

当前,在宁波2.3万余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中,出口企业有1.8万余家,其中制造型企业占到了60%,这里一半生产制成品,一半生产中间品。这些企业的共同优势在于,经历多年国际贸易洗礼,外贸企业“有灵气、有活力”,视保质保量、严格交期为“生命线”;弱点也很明显,千军万马、点多面广,相对实力不强。

故而,新政开宗明义,先鼓励“带头大哥”们拓展平台整合能力,通过培育“大而强”供应链平台,带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此外,在优化市场交易环境、规范市场运营管理、强化产销衔接能力等方面,均有重点着墨,比如推动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支持企业扩大内销规模、鼓励商场超市销售外贸产品、支持企业参加境内专业性展会、加大办展支持力度,以及有效利用商业载体促进内销,希望全面提升政府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内外市场互联互通。

春江水暖。在此之前,不少企业已摩拳擦掌,酝酿一场风格切换——

7月22日,第115届中国日用百货商品交易会、第十届上海国际尚品家居及装饰博览会、第三届上海国际礼品及促销品展览会,三大展会联合在沪开幕。在这个长三角规模最大的家居日用品舞台上,宁波派出了史上最强阵容,96家外贸企业,展位156个,企业数比去年增长114%,展区面积扩大116%。

这其中,既有首度试水“双循环”的新丁,也有手持自主创新的“新奇特”产品的干将,还有切入细分营销渠道、靠独家代理权杀出重围的奇兵……外贸甬军八仙过海,希望借此撬动更多的出口转内销。

上海三展齐开,宁波外贸企业派出史上最强阵容。(单玉紫枫 摄)

看点二

品牌驱动以点带面

“此次出台的12条,从市场监管角度看,一个很大的亮点在于对‘驰名商标’的奖励翻番!”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以往政策,新获得国家“驰名商标”,将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12条”则将奖励直接提升到100万元。“这说明政府对外贸企业转内销,获得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给予了更大的政策支持。”

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经行政认定两件“驰名商标”保护,分别是奉化的鲍斯与宁海的得力。“目前后续培育库中,还有很多储备。企业申报意愿很高,大家都争着开展驰名商标行政保护认定,接下来很有可能再添加。”该负责人表示。

以鲍斯为例,其商标的持有者为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螺杆压缩机主机。目前,鲍斯股份拥有200多家螺杆压缩机主机的客户,覆盖国内80%以上的螺杆压缩机整机厂商。从进口替代起家,在这个细分领域,鲍斯股份以其稳定的产品性能、突出的性价比优势赢得了市场,并发展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同意对其注册商标予以驰名商标扩大保护。

不过,能拿下“驰名商标”的毕竟是凤毛麟角、金字塔尖,那些点多面广的中小微外贸企业,又当如何?

据悉,当前我市针对这类企业的品牌孵化,主要通过点对点告知及专业培训两种方式。“宁波市商标品牌工作平台”数据显示,在我市3.6万余家制造型外贸企业中,尚有2.5万家左右没有自主品牌。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辖区匹配,已将培育名单分配给145家品牌指导服务站进行点对点的培育。

在最新出台的“12条”中,“品字标”培育同样被视为破题关键。无论是制造业类,还是非制造业类的外贸企业,新政均给出了适用奖励条件,全面鼓励外贸企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不正当竞争。

去年,全市新增“品字标”企业78家,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国际互认证书10张,“品字标”品牌当年新增数和历年累计数均位列浙江省前列,“品字标浙江制造”国际互认证书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榜首。

“在双循环与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加重视品牌建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品牌作为国内外市场的通用语言,是支配性资源,是市场竞争的决定力量。宁波将持续注重品牌培育,使各类外贸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赢得相应的品牌溢价,打造竞争新优势。

看点三

一揽子保障支撑

相较于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加强品牌、质量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的举措,“12条”在经济支持政策方面,也作了多章节安排,其中就包括外贸企业呼声极高的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支持、人才服务等工作保障。

在这新一轮对外开放机遇期中,内外贸一体化还存在不少现实难点堵点。企业正面临着身份的转变,曾经“隐姓埋名”在国外市场“赤膊上阵”的外贸企业,面临着国内市场重新起步的局面。这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以产品来说,统一内外标准,意味着增加成本,如何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效结合,提供金融支持,注重政策精准直达和落地见效,需要更多的尝试。

“比如以前做代工,是订单式外贸,只需要负责生产一个环节,现在则是从研发设计到渠道营销,生产端、销售端全部打通;又如,从市场角度看,国内市场并不属于商品匮乏型的市场。随着消费升级、消费分级,市场还在呼唤更深层次供给侧改革。现有的那些内销玩家经过一轮轮淘汰,能留下来的自有其独到之处。”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外贸企业想在国内市场获得主导地位,必然需要进一步淬炼出“硬实力”。

对此,“12条”明确提出,将组织外贸企业入驻浙江省外贸企业内销专属销售平台——浙江内销馆,参与承接全省政府系统采购业务订单。筛选品质优良的外贸企业内销商品进入宁波市政府采购目录,鼓励政府机关优先采购外贸企业优质内销产品。

专家指出,此举可以减少外贸企业的后顾之忧,将企业扶上马,还能再送一程,让终端消费洞察指导生产,让拓市“子弹”精准射出。

此外,“12条”鼓励外贸企业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投保国内贸易信用保险,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力度,提升保险覆盖面和限额满足率,鼓励外贸企业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运用订单融资、预付款融资等新模式,畅通企业资金链,探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上半年针对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立项了13个项目,新增保额达到21.6亿元,去年全年是300亿元。目前,我们还在继续努力,争取在国内信保上,获得更多批复。”不过,中国信保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助理沈曙寰介绍,出口险属于政策险,国内险属于商业险,这也使得国内险略显先天不足,难以获得更多的审批额度。

据悉,下步,我市还将加强人才服务,依托重点人才工程、重点人才项目,加大对高端内销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各地、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继续做好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大型超市、进特色街区、进夜市、进展会、进政府采购目录等“六进“工作。市级财政统筹各类资金不低于2亿元,用于今年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工作。

此次新政将自8月28日起施行,有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让我们共同屏息,期待这场酣畅淋漓的政策“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