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谋共同富裕的内涵——解码“实力镇海”行动
数字化农业架起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桥梁、高水平建设制造业“122”产业集群、实施“113”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数字经济2.0版发力推进石化产业大脑建设及应用场景推广、打造“230”空间格局破解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制约难题……解密“实力镇海”行动五大内容,均在积极推进、努力拓展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内涵、新标准,着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下功夫,积极储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同时因地制宜破解镇海产业最大制约的产业用地难题。
亩均高产增益
唱好都市农业三部曲
“师傅,务必安装精准、控点到位,农场下半年可指着这批‘数字化智能设备’提高产量、供应客户呢。”8月6日上午,位于九龙湖镇的镇海开心农场负责人蒋凌云指挥施工人员冒着酷暑紧张作业,安装大棚自助开膜器、水质传感器和电脑控制板等。据悉,该农场智能化开膜感控工程已进行两月,预计下半年完工,未来将助力农场一期及新建二期发挥科学精准化种植效应。这是镇海区以数字农场为抓手,高质量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对于镇海236平方公里的区域面积,可耕地面积仅5万多亩,农业体量几乎是全市最小的。镇海如何解题,做好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文章?“积极唱好三部曲:在数字化改革大背景下,一方面要重视发挥土地生产性资源功能,另一方面,要发挥土地、农作物和自然环境共同形成的观光资源功能,同时还要发挥土地作为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劳作和度假的场地性资源功能。”该负责人说。如是,可提高镇海农业亩均效益,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近年来,镇海深入实施“233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不断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力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开展农民培训工程、农创客培养工程,聚力搭建一批农村“双创”平台。坚持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发展数字农业,推进数字农业工厂(数字牧场、数字渔场)建设,加快农产品销售物流体系数字化改造,大力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预计到2025年,镇海将培养现代农业领军人才20人,农创客600名,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特色专业园10个,粮功区面积稳定在2.47万亩,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0.55万亩、改造提升1.25万亩,推广新型耕作制度0.7万亩以上。
单项冠军云集
高水平建设“122”产业集群
投资15亿元的镇海恒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石油树脂项目将于一个月后建成试产。该公司是我区制造业龙头企业之一,通过10余年发展,拥有25项国家发明专利,连续6年产品出口量位列国内行业第一。
为贯彻落实宁波市“246”万千亿产业集群,结合我区产业优势,优化产业结构,镇海正在推进以绿色石化产业为支柱,以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集成电路和智能家居为代表的“122”产业集群行动。
制造业“122”产业集群行动中的“1”,指的是大力发展绿色石化这一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有机原料为主体、以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全产业链,建成世界级绿色石化基地,年产值达到4000亿元;第一个“2”指的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年产值分别突破800亿元、600亿元;第二个“2”指的积极培育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家电家居(电子制造)产业2个新兴产业,年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100亿元。
目前,我区正按照“122”产业集群行动,积极打造国际领先的石化新材料产业链,加快实施中石化镇海基地一期二期、英力士苯领高端树脂等产业链头部项目,重点发展以化工新材料为主体、高端精细化学品为特色的油化全产品链。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谋划推进电子化学品专区建设。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石化成套装备、智能装备、关键基础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提升紧固件、轴承及液压马达等三大优势传统产业,推进芯片制造、视觉检测等尖端制造设备产业化项目。打造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加快特色领域工程师队伍建设。
预计到2025年,镇海石化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产值超600亿元。实现国家级单项冠军11家,省隐形冠军8家,市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6家。
融合发展
实施“113”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8月6日,记者从区商务局了解到,镇海区重点扶持的迈新科技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一体化运营服务,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建筑领域服务品牌,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以来,智能建筑安防服务等业务迅速拓展,目前已入选“新三板”精选层企业,预计今年营业规模可突破2亿元。这是我区深入实施“113”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的一个鲜活例子。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服务业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坚持服务业提质增效,镇海结合实际制定《关于“113”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区服务业产业发展导向与目标。
服务业“113”产业集群行动中的第一个“1”指的是商品贸易这个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大宗商品贸易、消费品零售,规模突破3000亿元;第二个“1”是指港航物流这个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石化物流、城市物流等,规模突破300亿元;“3”是指3个新兴产业,科技信息、商务中介、文教旅游业规模分别突破100亿元、50亿元和200亿元。
目前,镇海正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建设青年时尚街区、现代科创街区,打造庄市、骆驼片区特色商圈。持续办好消费品牌活动,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信息服务、检验检测等领域服务品牌。积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兴领域成长型企业,推进以庄市片区为中心的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
预计到2025年,镇海服务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将达510亿元以上。
争做排头兵
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当前,数字经济日益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转型升级主动力以及创业创新主战场。“镇海区以数字经济系统建设为核心,聚力打造数字经济2.0版,发力推进石化产业大脑建设及应用场景推广。”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5月,我区成功“揭榜”省绿色石化产业大脑。目前,石化产业大脑1.0版已上线,企业侧已上线物资联储联备、园区管理与设备管理等15个应用场景,政府侧已上线产业链图谱等4个应用场景。
今后,镇海区将继续深化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大对以“未来工厂”为标杆的新智造企业群体培育建设力度,引领带动全区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区已建和在建数字化车间项目共28个,数量为全市第一。其中包括: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家,市级“未来工厂”2家,省级“未来工厂”1家。2021年,新列入新智造计划库和5G+工业互联网计划库项目分别为50个和32个,皆为全市第一。
“未来五年,我区将努力帮扶全区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预计到2025年,我区实现化工产业5G网络全域覆盖,推进落地100家数字化车间、20家智能工厂建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5%以上。同时全面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半导体装备制造新项目,打造宁波市特色工艺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并推进中官路创业创新大街、镇海新城数字产业高地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125”工程,打造全省新智造示范应用集聚区。加快打造化工产业大脑,开发建设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石化数字园区建设,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赋能精细化管理。
打造“230”产业空间格局
巧破土地瓶颈制约难题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句宁波老话,用来形容镇海巧破产业用地制约难题,最是确切不过。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镇海最大优势、最重要资源、最殷实家底。目前,由于我区区域面积相对较小、用地开发强度高,全区工业用地逐渐“捉襟见肘”。为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镇海推进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实施全域产业治理。加快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做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海经济开发区等园区,优化工业集聚点,清零低效工业用地和村级工业点,形成“230”产业空间格局。
镇海积极实施工业园区、企业集聚点有机更新,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亩均效益高的小微产业园。完善“两库两机制”,健全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加强优质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到2025年,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不低于33.9平方公里。实施低效地块改造项目20个,基本实现工业用地集聚入园,基本实现工业企业入园发展。合计整治“低散乱污”企业750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企业75家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到117万元。
2020年镇海聚焦亩均产出较低的“老面孔”长期存在问题,大力实施低效用地(企业)再开发专项行动。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政策,计划2年内完成全区89家低效企业出清。同时建立“一档一案一图一表一政策一专班”工作机制,抽调经信、税务、自规等部门骨干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制定89家企业“一企一档一策”出清方案,完成51家低效企业精准出清,其低效用地(企业)再开发的先行优秀做法被列入省经信系统“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