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团一体”共建太湖街道“法治明珠”
近年来,县司法局太湖司法所深度聚焦基层治理法治需求,着眼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成立了全县首个“枫桥式”司法所。太湖司法所积极探索法治新模式,整合多方资源、凝聚法治合力,统筹建立“政府法律服务团”“公共法律服务团”、人民调解“专调团”和人民调解“联调团”“后浪宣讲团”五支团队,五团一体形成“法治明珠”特色工作,为平安太湖建设铺就法治基石。
“政府+公共”专业法律顾问助力法治建设
“街道的聘用合同、政府层面的文书,只要有需求,司法所的专职律师都会为他们提供合法性审查。”太湖司法所内,所长朱萍向记者介绍道。
朱萍所说的专职律师,均出自太湖司法所组成的“政府法律服务团”。他们由街道结对律师事务所选送的8名优秀律师组成,主要面向街道及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合法性审查和宣讲等服务,为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提供专业的力量。
“去年开始,我们街道打破传统做法,对律师的费用从固价转向计价。”朱萍说,律师提供了多少法律服务,他们就提供多少费用,将费用全都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服务中。8名专业律师抱团协作,人员力量强大有保障。“政府法律服务团”成立以来,为街道提供值班服务234次,发布《每日微普法》149期,提供合法性审查跟踪服务14次,开展法治宣讲7次。
除了“政府法律服务团”外,太湖司法所还配备有一支“公共法律服务团”,他们由辖区23个村居(社区)结对的法律顾问组成,实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专门为结对村社的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定制化法律服务。村级层面设置了家门口的“法超市”,只要村民有需求,在“法超市”智能柜点击咨询,便能“一键”点到司法所窗口与律师进行视频通话,咨询相关信息。成立以来,为结对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88人次,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纠纷343人次,参加矛盾纠纷化解245件。
“政府法律服务团”与“公共法律服务团”汇聚专业力量,提供多角度、多元化法律帮助,化精英力量为群英效应,助力“平安太湖”法治建设。
“专调+联调”全方位提升矛盾调解能力
在太湖司法所里,还有两支特别的队伍——人民调解“专调团”和人民调解“联调团”。
所谓人民调解“专调团”,顾名思义,就是分专业、分类型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他们由街道和村级调解员、网格员组成,村级专攻隐患排查和小微纠纷,街道专攻疑难纠纷,由下至上分别抓牢矛盾纠纷末梢和主干。
而人民调解“联调团”则由街道各职能科室(站所)、辖区派出所、检察室、法庭等部门骨干组成,针对重大疑难、历史遗留纠纷按需合力化解,完善纠纷排查化解网格体系。“专调”与“联调”共同参与,全方位强化矛盾调解能力。
今年1月,太湖街道钱家村某鱼塘发生一起死亡案件。村民姚某到顾某鱼塘抓鱼时不慎死亡,且死因不明。城东派出所民警勘察现场后,初步判断排除他杀可能。钱家村村委会第一时间将该案件上报街道,太湖司法所牵头联合相关部门、科室等共同参与化解该纠纷。最终,双方就赔偿结果达成一致,顾某人道主义补偿姚某家属共计人民币25万元整。
案件过程复杂多变,调解结果却是喜人的。朱萍说,成功的必要因素,离不开“联合借力”与“多元联动”。司法所没有选择单打独斗,而是邀请了派出所、街道社会治理办、村委会以及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共同参与,这彰显的是“联调”和“专调”的力量。派出所发挥了事件还原和调解现场维稳作用,街道社会治理办和村委会发挥了参与调解做双方思想工作作用,公共法律服务律师则发挥了法律保障作用。
通过人民调解“专调团”与人民调解“联调团”,进一步完善纠纷排查化解网格体系,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后浪宣讲团”倾听青年声音推进普法宣传
“后浪潮音”视频号里,青年宣讲员司欣伟精心录制的普法视频已经拥有接近80次转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短短1分半的视频内,他将《民法典》的历史娓娓道来,只要仔细听完,便能有所体悟。
朱萍介绍,参与录制的成员都是太湖街道“后浪宣讲团”的成员,主要由各个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和80、90后青年组成,目前已有30余人加入,当前整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张中。“后浪宣讲团”属于综合类宣讲团,宣讲范围囊括了政策宣讲、法律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等等,其中派生出的“后浪平安宣讲团”,则侧重于法治宣讲。司欣伟便是太湖街道“后浪平安宣讲团”的成员之一,作为80后青年党员和律师,他主动加入了宣讲团,经常通过“后浪潮音”视频号发布普法视频。司欣伟说:“在重大节假日、某个具体节点,我们都会‘因时制宜’,结合特殊的时间点、实际案例进行宣讲。”
汇聚青年力量、倾听青年声音,以“线上+线下”宣讲的模式推动普法教育进程,不失为一次“新意”与“心意”的尝试。“后浪平安宣讲团”成立以来,已经组织各类专题法治宣传活动148场次,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发布微普法视频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