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耕地数量 稳定粮食生产
在吕山乡胥仓村的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内,整片的土地被分割成一块块长方形的水稻田。望着田里大片绿油油的秧苗,农户陈进华指着其中一块稻田说:“这里以前是种苗木的,现在都用来种粮食了。”近年来,随着全县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趋于合理,粮食安全生产更受重视。
防止耕地“非粮化”
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于国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在规划好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原本用来耕作的农田被村民挪作他用,为了保障粮食生产,我们通过不断宣传,让村民意识其重要性。”吕山乡农业农村办主任孙凯凯表示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会有碍村民眼前的利益,但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产亦是不容忽视的。
耕地就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想做好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就要全面掌握目前吕山土地“非粮化”的类型、面积和分布,并进行登记造册、上图入库。“我们农办通过和国土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高效联动,累计排查卫星图斑5172处,排查面积达8500余亩。”孙凯凯说道。然而摸清底数只是第一步工作,面对整治之后村民可能会存在的反复问题,孙凯凯表示防控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可能存在的土地‘非粮化’复耕,我们探索实行‘田长制’,加强农田长效管理。对巡查发现的新增种树、挖塘等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制止一起、查处一起。”下一步吕山将采取严管措施,并启用“数字长兴”小程序中即将上线的“田长制”内容,实现村民自治和信息公开,方便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的长效管理。
依托未来乡村数字化建设,细分“责任田”,实现田间巡查、政策宣讲、补贴登记、农技服务等指尖办理。今年以来吕山已累计制止新增“非粮化”事件8起,涉及良田350余亩。“同时,千亩方永久性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胥仓村高品质粮油示范区、门村低效芦笋基地复耕等典型治理点位,通过垦造耕地、旱改水、建设用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措施,稳步推进‘非粮化’整治工作。”看到防止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的问题一个个得到解决,孙凯凯表示会进一步让土地得到提质增量增效益。“目前吕山冬春粮油规模经营面积达12000余亩,预计水稻季超2万亩,较上年分别增加33.3%和30%,基本杜绝抛荒情况。”
遏制耕地“非农化”
耕地出现的“非粮化”现象,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生产,而“非农化”现象则是对耕地的破坏。
日前,太湖街道开展了新增耕地后期管护专项行动。通过利用“天眼”系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对历年验收的12个土地整治项目47个地块新增耕地(水田)853亩的后期管护情况进行逐一核查,对发现的种植不到位、农田水利设施损坏等问题,督促属地村即查即改,并要求项目所在村严格落实长效监管机制。“这个沟渠因周围其他垦造耕地项目建设有部分损毁,接下来我们将对村域内所有的新增耕地项目进行细致排查,修缮农田水利设施。”太湖街道霞城村党总支书记李煜斌看着眼前的垦造耕地项目说。
今年,太湖街道通过构建“天巡”“地查”耕地保护执法监管体系,全面提升了耕地保护整体智治能力。太湖(开发区)自然资源所所长郭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用长牙齿的硬措施严防死守耕地红线,努力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新格局。”
各乡镇将继续加大排查整改力度,强化耕地管控性、建设性、激励性保护,从源头上严控建设占用耕地,推进耕地质量建设和提升,引入社会资源健全耕地保护激励措施,确保耕地数量,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