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致富路铺到少数民族群众家门口”

当前我市流动人口约22.5万,其中少数民族群众约3.45万,主要来自苗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等。

作为少数民族群众的一员,雷国华来自丽水景宁畲族自治县,在我市生活多年的他,不仅创办了藏品丰富的国华珠算博物馆,还是我市政协委员、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副会长,曾获国务院授予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雷国华说,以前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因为家里穷,便携家带口外出打工改善生活,我们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区域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少数民族群众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他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活翻开了新篇章。

15年前,我市少数民族联谊会刚成立时,雷国华担任常务副会长,那时在我市的少数民族群众主要定居于河头、括苍、涌泉、杜桥等镇,其中不少妇女是因为家里太穷,远嫁到千里之外的临海。联谊会每年都会组织活动,前去慰问那些生活贫困的少数民族群众。在雷国华的印象中,这些嫁到我市来的少数民族妇女的丈夫家庭条件也非常艰苦,不少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壮年男子。联谊会自筹资金,每年上门轮流看望慰问这些困难家庭。在雷国华看来,少数的慰问金只是表达他们的心意,一时输血解决不了贫困的根本问题。一直以来,联谊会在走访基层中,积极为这些贫困家庭出谋划策,让他们联系当地农业合作社,就近消化种植的农作物,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同时建议当地有关部门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和问题。

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也受到我市相关部门的关注,在彩灯加工业密集的东塍镇,少数民族群众占了外来务工人员较大的比重,他们劳动合法权益受到保障的同时,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也逐年得到改善,以保证工作无后顾之忧,在我市能够稳定就业。“随着脱贫攻坚行动的大力推进,我们沿海许多企业主发现,工人越来越难招了。”雷国华说,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中西部22个省计划扶贫项目达35万多个,轰轰烈烈的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许多少数民族群众的家乡建起了工厂,兴起了产业,致富之路通到了他们家门口,他们不用出远门就能赚到钱了。虽然较之外出务工赚得少一些,但总的生活成本降低了,还能照顾到一家老小,把孩子培养好,这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雷国华看来,56个民族一家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各民族都要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些年,他从少数民族群众的变化中感受到了东西协作、共同富裕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民族团结的石榴树,沐浴着阳光,正在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奋斗中,蕴育颗满籽饱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