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下的文物修复
来源: • 2021-08-05 14:13:14
盛夏八月,室外温度接近40℃。刺眼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斑斑点点地洒在朱红色的大门上。
与相邻圣寿寺的喧嚣不同,小佛湾内只有蝉鸣。
院内,文物修复员正在现场有条不紊地紧张作业,豆大的汗珠从脸庞滑落,身上的衣服早已浸湿。
不管是在室外的经目塔、七佛壁,还是在大宝阁楼,没有空调,没有风扇。
周围植被茂盛,修复人员除了要对抗高温,还要与蚊虫斗争。
45岁的张素龙来自福建,从事文物修复工作20余年,此前他还参与了千手观音的修复工程。
“小佛湾摩崖造像损坏严重,许多没有参考照片,挑战很大。”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张素龙选择了长裤。他用细细的棉签,蘸取适量的“清理液”,小心翼翼地为七佛壁上的石刻造像擦拭、清理。一根棉签,可以清理1平方厘米左右的面积,因此,清理工作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
去年5月保护工程进入本体修复阶段,张素龙第二次来到大足,除了春节回了一次家,下次回家就得等年底项目结束了。
时间紧、任务重,不论是临时搭建的工作棚,还是闷热的阁楼,像张素龙一样的文物修复员们大多沉默少语,全身心地专注于工作。
“这份工作必须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张可打趣地说,修复团队10余人,几乎全部来自外地,但大家对修复工作都有着同样的执著。
寒来暑往,不畏酷暑,无惧风雨,文物修复员们只为心中那份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