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在基层播撒法治的种子
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近年来,南川区将法治作为一条主线,通过加强法治宣传、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规范群众自治等方式,不断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
村民爱“追剧”
“村民爱追剧。”胡国华说
“如今,他们遇到难事,
会主动寻求法律援助。”
大有司法所工作人员街头向群众普法
6月14日,南川区大观镇中江村。
村民坐在院坝中,聚精会神地追着一部剧——
“如果不行,我还可以帮你申请法律援助。”
“我愿意赡养母亲。”
……
该剧落幕后,一位村民找到胡国华,拉着她的手说:“这样的剧应该多演演,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法。”
这部剧叫作《赡养》,讲述了在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下,子女答应履行法律义务,赡养年迈母亲的故事。
胡国华是《赡养》的主演之一。数年前,她加入南川区新时代文艺宣传队,开始排演法治情景剧,一个个情景剧均由真实的法律案件改编而成。
一直以来,普法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2018年,南川区司法局开始面向基层司法所,定期收集法律案例,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案例交给区内各文艺宣传队创作法治情景剧,宣讲法律知识。
“过去,我们常借助讲座、板报等形式进行普法,村民是被动地了解法律知识。”南川区司法局副局长韦智宏说,“创制法治情景剧,将法律知识贯通其中,村民爱看,愿意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这段时间,胡国华有些忙,她的生活已被《赡养》的演出填满。南川区有244个村(社区),这样的法治情景剧,在每个村(社区)都会上演。
“法律诊所”里的“医生”
有事找“医生”
法律援助在哪找?
东城街道灌坝社区法律诊所开展接诊
7月7日,南川区兴隆镇金花村。
站在村综合治理办办公室门口,刘后文指着墙上的工牌说:“这些律师都是金花村的法律顾问。”
刘后文是重庆祥永律师事务所创始人。2018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她带着团队成员到金花村做起了法律顾问。
那时,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南川区司法局正在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
“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法律培训、定期联系村‘两委’……到2020年,‘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已日趋完善。”南川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杨水明介绍,“这项建设我们落得很‘实’,现在不少村民都有了法律思维。”
解决工资纠纷、厘清赡养义务……3年多来,刘后文和队员们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成为他们眼中的“法律医生”。
事实上,被村民称作“法律医生”的,不止他们。
在南川区南平镇红锋村,有一间“法律诊所”。
殷国松是这间“法律诊所”的副主任,“法律医生”是村民对他的亲切称呼。
2015年4月,红锋村“法律诊所”成立,由2名村干部、1名公安民警、3名法律工作者共同运维。成立“法律诊所”是南川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举措之一。
开展法律咨询、调解处理矛盾纠纷、提出法律意见……每周一,殷国松都会到“法律诊所”开展工作。“来这里寻求帮助的,不只红锋村的村民,还有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他说,“把法律服务送到家门口,基层矛盾更容易化解,民风变得更加淳朴。”
不想当“第一”
变化的,不只是民风
监督行政权力运行
持续优化党群关系
是牢固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重要一环
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上门给老人提供法律援助
7月6日,南川区政务大厅。
南川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吴小琴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发来的,感谢不动产登记中心及时为业主办理产权证。
以前,收到这样的短信,吴小琴是不敢想的。
2014年12月,吴小琴刚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上班没多久,不动产登记中心便上了“榜”——南川区“最难办事科室”第一名。
那时,为解决行政服务“冷、懒、推、乱、贪”等问题,南川区着手优化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评选结果直接向社会公布,并与相关人员的晋升、绩效挂勾。
“聚餐时,朋友提到‘上榜’的事,我常常脸红。”吴小琴说,“当时,我特别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不当“第一名”,不动产登记中心多管齐下,加强思想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增设绿色通道、承诺办理时限……最终,摘掉了“最难办事科室”的帽子,赢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
“这项评选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南川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鲁莉说,“群众办事是否舒心,可以反映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截至目前,南川区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19次,谈话提醒科室分管领导180人次,约谈相关科室负责人54人次,免职4人。“如今,大家心里始终绷着一根弦,要给群众服好务。”吴小琴说。
余热依旧“热”
“在小区里,你几乎听不见吵架声。”
陈德禄胸有成竹地说
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帮助17户农户讨回土地流转费
2018年9月26日,南川区金山丽苑小区。
业主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刚完成不久,陈德禄就带着几名老党员走访入户。
陈德禄是一名老党员,也是业主委员会主任。入户走访,他们想摸清3个问题——小区党员有多少、居民诉求是什么、小区为何久治还乱?
金山丽苑小区隶属灌坝社区。灌坝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人口结构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那时,金山丽苑小区的“乱”,在整个社区都出了名。一年下来,这里发生的治安事件上百起。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解决小区“久治还乱”的问题,在南川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灌坝社区开始规范群众自治,积极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军人的作用,推行“五老人员”参与村级事务治理机制。
“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依法支持和配合基层社会治理,十分重要。”杨勇说,“居民其实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的重要力量。”
开展法治培训、整治公共环境、提供互助服务……后来,在陈德禄和老党员的努力下,金山丽苑小区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在小区里,你几乎听不见吵架声。”陈德禄胸有成竹地说。
事实上,像陈德禄这样的“五老”居民有许多——周锡容,调解邻里矛盾;肖开学,宣传党的政策;杨易明,帮扶困难群众……如今,灌坝社区党群已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基层治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