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多变,中小家电企业谋新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已经步入成熟阶段的国内外家电市场正在给身处其中的中小家电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从宏观层面经济逻辑的变化到产业微观层面供求矛盾的变化及政策的调整,乃至到更为细化的成本、费用、产品结构、品牌推广等等方面,中小企业在整体上面对着一个历史性的关口。
企业与品牌对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本身就是产业发展的常态现象,这种现象也不限于中小品牌身上。但是,当下家电产业内外部环境中的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压力从未如此严峻,有些困难和课题,可能在既往的教课书中都找不到案例和答案。压力重重也意味着很多企业面临着惊险一跃的机会,经历过历史之未有大变革淬炼的企业,恰恰是产业不断进阶的新生力量。
变量因素太多产销推进支离破碎
依然不得不提到疫情,尽管国内这种状况已经被控制得非常理性,但是一些零星式的出现,给各个企业在区域上的推广、产品流通、渠道开拓等等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节奏一旦被打乱,短期内就很难恢复如初,哪怕是已经大面积普及的线上方式和沟通手段,也难以发挥厂商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直接连接的效应。
宏观层面的一些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也很大,今年新能效标准的执行,直接弱化了中小企业的产品与价格竞争力,尤其是没有技术研发和产品持续开发能力的工厂,在产品打造上游离在灰色地带。房地产市场被严格调控之后,家电市场的外部机会和新生需求资源进一步稀缺。
原材料价格的变化所形成的冲击更大,这种冲击不止于整机制造企业,材料加工、零部件供应等等每个环节都受到波及。供求关系在一些特殊时间也被强制打破,今年年初,由于供应端供给不足,直接导致整机厂产能受限而渠道提货积极性较高,进而刺激出了一段供不应求的行情,只是这并没有改变中小企业的盈利状况,因为材料成本持续攀升。
最近一段时间“双控”之下的限电,同样是直接限制了工厂的产能,撇开产销节奏不论,就连生产线员工团队的稳定、管理也是颇为棘手。限电有可能还会助攻一些材料成本、零部件价格的再次上扬,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从未如此突发性。
为了消化和缓解成本和产销压力,头部企业在策略上的调整给一些中小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制,尤其是一些年轻化、贴近下沉市场的品牌的推出,几乎是在贴身追打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无论是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整体实力、渠道网络、营销团队、推广资源等等都无法与头部企业匹敌。
所以,用支离破碎来形容过去一年多家电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工作拓展节奏一点也不为过,而摆在众多中小企业面前的现实课题是,在不断地应对突发变化的同时,如何让自身穿越这段险滩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多元扩展品类维持基本产销规模
现如今国内家电市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消费分层化越来越明显,一方面,中高端产品需求的扩大驱动了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另外一个方面,下沉市场的空间也在持续扩大,为了能够覆盖绝大多数需求资源,多品牌布局成为了时下各个家电企业的战略选择。
从浙江韩电集团到夏宝电器,从美博集团到安徽盈田……绝大多数企业几乎都有着自身的多品牌矩阵,而且每个品牌都以目标聚焦为主要策略。例如,美博集团旗下的乐京以精工制造定位于精致公寓生活空间,而美博本身则是智能共享模式在空调领域内的拓荒者。
多元化拓展也是各个企业的发展路径之一,笔者了解到,除了已经在国内市场形成广泛流通布局的空调产品之外,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商用空调产品等等将是成为美博体系后期发展的主要方向。韩电在这个方面已经有着长期沉淀,而夏宝在今年已经完成了中央空调工厂的建设,也推出了相应的中央空调品牌。
与多品牌、品类多元化同步的还有国内外两线市场的双轮驱动模式,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全球家电产业对中国制造的依存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大量的订单集中在国内的家电工厂,海外订单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是纷至杳来。只是,由于美元指数和材料成本的变化,使得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不得不有选择地进行订单的落地。
对线下渠道的重视也是中小企业今年的集体行为之一。随着线上平台的高速发展,线上和线下的渠道费用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小,而线下体系中,工厂的自主性更强、话语权也更重,符合中国式的生意形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极其重视线下网络的建设。
就像是还有很多的企业把OEM、ODM的订单作为一种工作重点一样,所有的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维持工厂产销规模和渠道体系的稳定。2021年内在单一品类上能够实现产销规模大幅增长的企业并不多,只有维持稳定的产销规模,后期才有着更大的腾挪余地。
变化有两面性时间会换来空间
如果对比往年数据,时下国内外市场的行情走势肯定是不甚理想,也大幅低于很多家电厂商的预期;但即便是如此,也很难以好与坏来形容目前各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境况,市场依然能够走量,有些企业在今年的产销规模甚至可以创下历史新高,只是产销两旺的背后企业的盈利状况堪忧。
宏观层面的变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同样是具有两面性,多种原材料价格上升、限电带来的涨价预期,对工厂的出货也有着一定的利好作用,一方面涨价预期会刺激渠道的提货,而限电带来的产能受限,会压缩生产量,两厢作用之下,供求关系就会发生偏移。于是至少会产生两种利好。
一个是工厂的涨价行为更容易被客商所接受,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产业领域,各种舆论已经将这种成本状况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报道,成本推动的涨价是普遍现象,工厂的涨价受到的阻力不大;另外一个利好是,在涨价预期和产能受限的刺激下,渠道的提货、囤货积极性会在一定阶段内得到提振。
当然,国内家电市场在经济逻辑发生大的转变的背景下,基本面其实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革,头部企业对市场规模的权重影响力还会强化,尤其是在中高端范畴,中小企业难以在其中获得丰富的机会,但下沉市场的资源相对则较为充裕。
所以,从多数中小企业在近年来的布局行为就可以看出,稳定规模、守住底线、目标集聚等等策略反映他们的心态都很务实,所有企业都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在时间轴上行走的更远,未来空间也就越大。一些不有利于制造企业的因素,包括材料成本的往复波动、海运资源的紧俏、关键零部件的紧缺等等,在有目的、有节奏的调控举措的规范下,会逐渐趋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