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畅跑”欧洲市场_全球头条
编者按
(资料图)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的增长中,欧洲市场成为众多中国车企的出海重点。尽管“禁燃”以及对环保的高要求使得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显现巨大潜力,但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传统汽车巨头云集,也使欧洲成为全球最为“挑剔”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够进入并打开欧洲市场,无疑说明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具有非一般的竞争力,但在巨大增量市场面前,“扎堆”欧洲的中国车企也要谨记这个市场的特殊性,加紧锤炼自身功力、积极应对变化已是当务之急。
中国车企加快欧洲市场拓展步伐
记者 何丽丽 法兰克福报道
当下,一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加快了拓展欧洲市场的步伐,并以创新技术、服务理念和过硬质量赢得欧洲市场的青睐。然而,在紧抓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机遇的同时,中国车企也面临挑战。
中国品牌“抢滩”欧洲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我国汽车企业共出口汽车137万辆,同比增长89.2%。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甚至超过了日本,排名全球第一。
目前,出口已是中国车企增长的新引擎,而欧洲市场更是成了中国车企出口的战略重地。
去年10月7日,蔚来在柏林宣布开始在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这表明,继2021年进入挪威市场之后,蔚来决心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业务。
随之,蔚来于今年3月30日在法兰克福市开设了德国第二家蔚来中心(NIO House),展出了曾刷新纽北赛道圈速世界纪录的全电动超级跑车EP9以及无人驾驶概念车EVE。目前,ET7、ET5、EL7等蔚来经典车型已经在德国开售。
据悉,蔚来还计划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和汉堡等地开设更多蔚来中心,打造以智能电动汽车为起点的本地用户社区。到2025年,蔚来计划在中国以外市场建成1000座换电站,其中大部分将分布在欧洲。
比亚迪也将欧洲市场当作了战略要地。4月13日,比亚迪携四驱7座多功能运动型车(SUV)“唐”、旗舰款轿车“汉”以及比亚迪e平台3.0首款纯电SUV ATTO 3三款电动车型亮相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
图为比亚迪位于荷兰鹿特丹的门店。资料照片
比亚迪欧洲区高级公关经理迈克·贝林凡特表示,欧洲消费者环保意识强,钟爱电动汽车,“比亚迪进入欧洲市场恰逢其时”。目前,比亚迪已经开拓挪威、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等国市场,今年将有更多车型进驻欧洲。
此外,北汽集团、东风小康、赛力斯集团和上汽集团等也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车展上展出了多款车型,其中多款电动汽车备受瞩目。
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称,中国电动车厂商过去两年已在至少16个欧洲国家推出了十几款自有品牌车型。
中汽协今年年初的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从出口地区看,以比利时、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增量市场。
欧盟“禁燃”提供了机遇
今年3月28日,欧盟理事会批准一项法规,决定从2035年起禁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欧盟理事会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这项法规,从2030年到2034年,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客货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21年分别减少55%和50%,到2035年分别减至零。
虽然在德国要求下,使用碳中性电子燃料的新燃油车仍可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盟方面明确燃油车禁令,欧盟汽车市场将大幅向电动车倾斜,加之能源价格飙升将迫使欧洲加快能源转型,这对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商而言,可谓是加快布局欧洲市场的一大机遇。
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称,从传统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型为欧洲本土品牌和市场新进入者提供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而品牌忠诚度在电动车领域发挥的作用正在减小,购车者愿意尝试新的品牌。此外,欧洲国家及居民强烈的环保意愿也促进了该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出海仍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新能源车企加速拓展欧洲市场令人欢欣鼓舞,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车企可能在欧洲市场遭遇多重挑战。
当前,欧洲市场十分注重管控用户信息数据的跨境流通。自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生效以来,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就面临严苛的网络安全合规监管要求和较高的合规门槛,例如车辆产品网络安全合规准入认证等。
另外,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汽车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劲的实力。欧洲汽车市场消费者对大众、宝马和梅赛德斯等本土品牌忠诚度较高,缺乏知名度的外来品牌往往会面临巨大的阻力。
针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车企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逐渐获取欧洲业界和消费者的肯定。
首先,中国车企内部需配备通晓多个法域的数据保护专家。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多个法域、不同数据合规要求的比较,从中寻找共性,明确最低要求和最高标准,灵活设计自身的数据处理制度。
其次,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想获得欧洲市场认可,还需在当地做好售后和供应链环节,建立高效服务体系。此外,欧洲基础设施布局等工作的速度和中国相比会稍慢一些,中国车企要适应这样的运营节奏。
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制造商可发挥自身在数字化方面的优势,专注于为客户提供数字体验,并为欧洲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逐步积累良好口碑,在海外市场实现新突破。
中国汽车品牌“组团”去欧洲
记者 王鹤 上海报道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品牌的提升,不少中国车企把目光投向了汽车历史最悠久、豪华品牌密度最高、发展最成熟的欧洲市场。
欧洲成中国品牌出海重点
近日,有法国媒体称,比亚迪正在与法国当地政府就在法国建厂的可能性进行谈判。此外,西班牙、德国等欧洲国家也在努力吸引比亚迪在当地建厂。
比亚迪方面对此回复称,目前公司正在评估在欧洲建设乘用车工厂的可行性,并在寻找合适的地点。
图为中欧班列长安号吉利汽车出口专列4月23日在西安国际港站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 李一博 摄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2023上海车展上,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也发布了欧洲战略。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极氪欧洲销售公司CEO Spiros Fotinos说,极氪将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落地在欧洲发达国家市场。按照计划,极氪会将重点先放在电动汽车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城市,并在24个月内覆盖这些地区。今年,极氪会在瑞典和荷兰完成首次交付,之后将迅速扩大覆盖范围,并预计在2026年进入大部分西欧地区。
本次车展前,极氪发布了第三款产品极氪X,其目标主要指向紧凑级豪华市场,而这样尺寸的车型更符合欧洲的用车习惯。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此前曾透露,极氪欧洲团队已于去年1月左右成立,现在处于最后的产品验证和公告阶段。吉利在国际化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凭借优秀的产品竞争力的吉利的经验,极氪能够快速拓展国际市场。
“做海外市场不是一句话,需要产品先行,在市场规划、产品认证、渠道准备、本土化等方面做好准备。”哪吒汽车CEO张勇告诉记者,哪吒已在欧洲成立了子公司,除哪吒S、哪吒GT外,还有一款SUV车型正为进入欧洲市场做准备。“今年只是筹备期,明年一季度开始正式向欧洲市场销售,期待欧洲市场能给我们一些惊喜。我觉得以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在欧洲市场是有机会的。”
高合汽车方面则表示,将会登陆德国慕尼黑及挪威奥斯陆,有两款车型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在欧洲销售,并于年内实现首批交付。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袁文博说,越来越多来自欧洲、东盟、中东、美洲等各个区域的汽车生态伙伴注意到了与中国车企合作的巨大契机,在纷纷了解中国汽车品牌技术和产品的同时,积极将其与自己的本地化资源对接。
出海跑出加速度
凭借全方位的创新优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提前三年实现渗透率达到30%的目标,也在全球市场取得了突破。
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告诉记者,预计今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接近400万辆,有可能超过日本。
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几乎每年增加100万辆,这样的加速度源于供应链、质量、技术、品牌方面的竞争力提升。
2021年之前,我国汽车海外出口以零星、试探式发展为主,规模在百万辆以内,且多以低价产品为主,重点瞄准东南亚市场。2021年之后,凭借多年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积累,中国汽车品牌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价格屡屡向上突破,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也更有底气走进发达国家市场。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称,前瞻布局和快速响应能力让中国品牌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在汽车业的电动化智能化全球浪潮中暂时取得“先手”。
正因为如此,从2022年开始,中国汽车海外出口量爆发式增长,实现了量价齐升和进入发达国家的双重突破。
“中国品牌一直想要到海外去,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则是获得发达国家市场认可后能为品牌加分,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艾睿铂咨询大中华区联席负责人、亚太地区汽车行业负责人戴加辉对记者说,相比欧洲车企生产的电动车,中国品牌更有吸引力。
安聪慧也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应该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更加迅猛的速度走出去。原因是,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已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市场目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蓝海;其次,中国新能源车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的活力;同时,全球传统车企的新能源转型也在加速,留给中国品牌的时间窗口期将稍纵即逝。
高质量出海也是汽车强国的应有之义。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说,中国要成为全球汽车强国,就一定要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品牌出现,因此出海是必由之路。
打造全球品牌还需“走上去”
在新的时代,专家认为,车企“走出去”战略要加强精品意识、标杆意识,输出高标准、高技术、高含金量的产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走出去”更要“走上去”。
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出口近来局面火热,增长势头显著,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无疑仍处于“婴儿期”。在海外营销体系搭建、品牌美誉度、售后支持等维度,国际车企花了数十年方才积累起相关资源及渠道,中国车企短期难以赶超。与此同时,不顾目标国具体国情,盲目照搬母国产品设计及营销方案等外资车企在华被反复诟病的老问题,也在相当一部分中国车企的海外业务上重演。中国车企必须超越单纯出口模式,加速品牌、供应链、人才队伍及产品开发等功能在目标国的本地化发展,以此实现出海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有关方面制定5到10年的汽车产业国际化、全球化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中国车企的海外发展战略;二是建议相关部委牵头、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海外出口、国际化运营的公共政策、标准、法规等指导意见;同时,呼吁我国汽车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不打价格战,公平竞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