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焦点】十年来 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

今天(9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办了“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十年来,我国原材料工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率先迈入由大到强的新发展阶段。


(相关资料图)

十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

在规模体系方面,从2012年到2021年,原材料工业增加值由6.9万亿元增加到10.7万亿元,年均增长4.5%。钢、铜、铝、甲醇、尿素、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产业体系完整优势不断巩固,拥有10个大类、34个中类、118个小类,多达15万余种产品。

在科技创新方面,研发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0.62%提高到2021年的1%左右,科技论文和发明专利数量全球第一。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产值从2012年约1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5.9万亿元,年均增速达20%。

此外,绿色智能水平稳步提升。钢铁、原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烧碱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较2012年降低9%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去产能”取得重大成效。2021年,前10家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企业集中度提升至42%、75%、58%、57%。

同时,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从2012年到2021年,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由30万亿元增加到41万亿元,年均增长3.1%。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 陈克龙: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原材料工业高端化、绿色化、合理化、数字化、安全化发展,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支撑。

工信部:强化大宗原材料生产保障

在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期钢材、铜、铝、水泥等产品价格震荡下行,下一步将继续保供稳价。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冯猛:推动重点行业稳产保供。实施重点化肥企业最低生产计划,保障春耕、“三夏”等备肥生产任务。全力确保消杀产品、预灌封注射器等抗疫重点物资及关键原材料增产保供。建立重点原材料价格部门联动监测机制,引导碳酸锂、稀土等重点产品价格回稳。

冯猛表示,我国已建立原材料工业“日、周、月、季、年”运行监测体系和19种大宗原材料供需“红黄蓝”预警机制,构建了268家原材料“白名单”企业调度和服务体系,确定23家重点联系企业,加强风险研判和产品供需预警。

今年以来,原材料产品价格已逐步回归合理区间。截至8月份第4周,螺纹钢、铜、铝、水泥、平板玻璃价格分别较去年最高点下降33%、17%、23%、28%、38%。

工信部:加大绿色建材下乡

在推动原材料工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今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启动了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先后批复浙江、山东、天津、四川、福建、湖南、广东等作为试点地区,发布了首批产品清单和企业名录,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和电商平台,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1337家企业2876种产品参与了绿色建材下乡活动。下一步,工信部将指导试点地区举办不同形式的线上线下活动,鼓励企业创新方式、让利于民,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 邢涛:打造一批绿色建造解决方案供应商。促进服务型制造,围绕推广应用难点,美丽乡村建设痛点,形成全产业链解决方案,强化典型示范、特色示范。(总台央视记者 罗宏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