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讯:【证券日报】钒钛股份携手大连融科发力钒电池产业,年内将建设电解液产线
10月12日,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钒钛股份”)披露公告称,公司与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融科”)于近日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决定共同投资3161万元成立合资公司,钒钛股份将持股51%。合资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了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技术研发、加工生产、市场销售、租赁等,年内将建设电解液产线,未来两年有望投建6万立方米/年钒电解液产能。
【资料图】
中国能源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特聘专家董晓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合作是钒电池产业链上的强强联合,兼具了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优势。
从行业来看,政策催化钒电池产业规模化加速,在实际项目落地叠加龙头公司加快布局的背景下,钒电池产业被认为将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期。
合资项目将推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进程
根据公告,钒钛股份与大连融科成立的合资公司名为“四川钒融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工商登记有关事项已全部办理完成。合资公司将在2022年内在四川攀枝花市建设电解液产线,实现产能2000立方米/年,此为第一阶段。2023年至2024年,根据钒电池储能市场增长情况,协商投资建设产能60000立方米/年钒电解液,此为第二阶段。
钒钛股份表示,合资公司将探索研究钒电解液定价机制和创新商业模式,推动钒电池储能商业化进程,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本次对外投资符合公司产业布局规划和发展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司储能领域综合竞争力。”公司表示。
据悉,钒钛股份是规模领先的钒制品生产企业,2022年上半年,钒产品为公司贡献营业收入32.13亿元,占比38.95%,公司近年来积极在钒电池领域进行业务布局和拓展。根据今年9月份披露的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钒钛股份拟募资不超过22.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用于“钒电池电解液产业化制备及应用研发项目”等多个募投项目。
对于此次钒钛股份和大连融科的合作,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钒钛股份本身具备矿产资源的优势,在产品端可以提供较好资源,而大连融科是钒电池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双方的合作能实现优势互补。”
申银万国证券认为,电解液是钒电池的关键性材料,通过和钒电池龙头大连融科的深度合作,钒钛股份将迅速切入钒电池电解液环节。若后续6万立方米电解液完全达产,对应钒需求量约为1.2万吨至1.5万吨五氧化二钒当量,对应钒电池装机规模为1.2GWh。预计投产后,钒钛股份将成为全球钒电池电解液“绝对龙头”。
钒电池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期
2022年以来,以钒电池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产业受到了市场诸多关注。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全钒液流电池将是长时储能的优选路径,预计2030年长时储能装机量将达到150GW,国内钒电池累计新增24GW。
受益于政策催化,钒电池产业规模化加速,各地的钒电池储能项目正在加快落地。资料显示,2022年9月17日,中核汇能发布2022年至2023年储能项目招标,含1GWh钒电池项目;9月20日,新疆伊犁250MW/1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开工;9月27日,上海电气中标山东两个1MW/2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9月28日,红坪100MW/400MWh长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落地湖南吉首市。申银万国证券表示,实际项目落地叠加龙头公司加快布局,钒电池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机遇期。
“相对于锂电池来说,目前钒电池的成本偏高。但钒电池的优势在于,它的安全性很高、适合长时储能。4小时以内的短时储能是锂电池的优势,未来则要向长时储能发展,8小时、12小时甚至3天的长时储能需求可能也会涌现,这种项目就会更适合钒电池、钠电池等。此外,钒电池未来成本降低的可能性也较高,技术进步的潜力较大,这些都是钒电池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祁海珅表示。
那么,钒电池、纳电池和包括氢能源等其他新型能源的发展会否冲击锂电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呢?
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锂电分析师曲音飞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述新能源技术路线短期内不可能快速替代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毋庸置疑,但动力电池的未来仍充满选择。无论是锂离子电池还是钠电池、钒电池和包括氢能源等其他新型能源种类,它们在未来能否一直走下去,还需要在降成本、提高充电速度等综合对比下,看谁更具有优势,未来的市场将会‘百家争鸣’。”
董晓宇则表示,钒电池、钠电池目前占比较小,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未来钒电池、钠电池的发展将有利于拓展储能发展的适用场景,扩大储能产业的整体规模,对锂电池是有益的补充,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锂资源匮乏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