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术锐完成B+轮战略融资 微创机器人上市港交所主板
11月2日,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术锐”)宣布完成B+轮战略融资,微创机器人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在吸引更多资本的目光。2008年,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获批国内上市,之后多年发展,几乎垄断了胸外科、普外科等领域所有的腔镜手术。价格高昂、初期发展的市场对国内厂商而言是难点也是机会。随着国产手术机器人队伍不断扩容,思考如何技术突破、服务突破成为各家的发力点。不过,国内厂商能否实现国产替代还有待时间检验。
资本青睐
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以其10倍放大的三维高清视野,让细小的血管一目了然。一项有关手术机器人的临床试验正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重点针对泌尿系统疾病。
该款手术机器人来自术锐,这家公司在11月2日官宣拿下B+轮战略投资,由全球医疗科技公司美敦力独家投资。就在同一日,微创机器人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近年来,国家鼓励医疗机器人发展,有关政策利好频出。2019年11月,15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重点发展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远程诊疗等高端医疗设备,可穿戴监测、运动、婴幼儿监护、适老化健康养老等智能设备。今年2月,工信部发布的《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中,手术机器人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天峰资本合伙人汤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手术机器人在医疗机器人里是占比最大的一类,医疗机器人还包括康复机器人、辅助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就目前市场预测数据来看,手术机器人国内市场规模2035年将达到600亿元。
高价市场
前景广阔,但国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2008年,Intuitive Surgical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据机构调查分析,中国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20.6亿元,达芬奇腔镜手术机器人几乎垄断了整个国内市场。这同时也意味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拥有了定价权。“目前就国内的手术机器人来看,使用起来最大的现状是价格昂贵,比通常手术费一般贵2万-4万元左右,在北上广深一般会高3万-4万元。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达芬奇现有的商业模式。”汤浩直言。
目前,已经跑通、成型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系统+耗材+服务。最新研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每台售价达3000万元,购买设备后,机器的后期维护、维修以及医生的培训仍需花销。
专家表示,手术机器人的作用是更直观和放大,把开放手术的理念用到了腔镜,是等比放大,相当于筷子,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医生30台之后可以熟练地操作机器人。腹腔镜对医生的要求更高,10-30台也不能完全熟练。
如何突围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占据首发优势,低渗透率和高价给了国产厂商机会。据了解,以国内手术机器人细分市场最大的板块腔镜手术机器人来说,其市场渗透率仅为0.5%。
作为微创手术的两种术式,多孔手术一般情况需要在患者腹腔开4个手术孔,让微创器械进入腹腔操作;单孔手术只需要一个孔便可实现手术过程中全部器械的介入。近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稳坐国内多孔领域龙头地位,但其分别用于泌尿外科和特定的耳鼻喉手术的单端口手术系统的产品,尚未向中国市场出售。
单孔手术机器人成为国产厂商的突破口。目前,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可同时兼容多孔和单孔这两大类手术术式,据介绍,术锐腔镜手术机器人通过一个单孔进来,内窥镜提供照明以及视觉,体外定位臂可在术中保持静止,靠体内蛇形手术工具完成手术动作。
服务是国产厂商的又一突破方向。微创医疗机器人公司董事长孙洪斌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产手术机器人未来的方向就是普惠化。公司除了拥有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服务模式也在创新。比如微创医疗机器人已经在国内建设了10个培训中心,在卖给医院之前先展开大规模培训,让很多的医生掌握这一科技。
根据术锐的计划,公司新建的培训中心向社会广泛开放。不只是买了机器人的医生,其他医院的医生想学,也向其开放。(记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