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资讯:钮文新:中国央行该买黄金?——正确的事“莫因善小而不为”


(相关资料图)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从刚刚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国黄金储备连续三个月呈现净增长,已从此前的6264万盎司增加到目前的6512万盎司,首次突破2000吨。有人会说,按照现在的价格,增加248万盎司的黄金,也就消耗4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对318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43亿美元太少,无法起到重大作用。这话没错,但不能因此简单否定央行收购黄金的战略价值。在中国央行购金的问题上,我一直以来的主张是:莫因善小而不为。

实际上,绝不能仅仅认为央行购金是外汇储备投资,而更应当看到黄金对一个国家具有天然的战略价值。中国有句古训: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对一个家庭是这样,对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而事实证明,在美国行为脱轨国际规则,美元信用急剧下跌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央行都在将美元结余尽可能转换为其他投资,尤其是收购黄金。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央行净购黄金1000多吨。这个数据创出55年新高。

全球央行对黄金的青睐,势必威胁美元地位,这是美国精英阶层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态势。遥想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时,美国告诉世界的是:黄金仅仅是一般性的商品,不能作为货币使用,而真正的世界货币是美元,各国以美元结余购买美国国债,鉴于美国国债市场的强大流动性,各国需要美元不仅可以随用随取,而且可以生息,这是黄金所不能取代的优势。

如此观点影响了几代人。一个典型的例证是: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金融危机救援而手头吃紧,所以决定出售400吨黄金储备以筹集130亿美元的流动性(约合一盎司1050美元)。实际结果是:2009年4月,IMF在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宣布了计划,直至2010年12月21日IMF才宣布完成该计划。这其中,印度买走了200吨,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毛里求斯各买走了10吨。

对于黄金储备,当时国内舆论存在争议,中国央行一位副行长在不同场合的表态或许代表着“主流看法”:(1)黄金是一般性商品,不能作为有效的国际支付手段;(2)黄金价格“泡沫”太大,1050美元/盎司购金不合算;(3)把黄金作为外汇储备投资,一来流动性很差,二来没有稳定收益,三来中国购买会严重冲击国际黄金市场价格,并使之“泡沫”更严重。如此等等。

但后来转机出现。2015年6月底,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黄金储备规模已从2009年4月底的1054吨,提高到1658吨,增加了604吨。当时,央行和外汇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金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与其他资产一起组合,有助于调节和优化中国国际储备,匹配整体风险和收益的特性。我国从长期和战略的角度出发,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保障国际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现在看,从2015年到2023年2月,中国黄金储备大致又增加了400吨。

2000吨黄金的价值也不过370亿美元左右,从量上无法与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相比。但是,对于正确的事情,莫因善小而不为。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 外汇储备 中国黄金 一个国家 中国经济周刊 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