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息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建议年报三个月内披露完,取消季报披露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全国两会报道


【资料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他今年带来了改革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案。

秦荣生建议,缩短年度报告披露期限,三个月披露完;同时,半年报要审阅,取消季报披露。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受访者供图)

建议三个月内年报披露完毕,大公司先披露

按现有规定,上市公司要公布一季报、半年报、三季报和年报。在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公布年报。也就是说,上市公司2022年的年报,要在4月底前全部公布。

但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经公布2022年报的上市公司占比不到1%。今年有5106家上市公司将公布2022年年报。截至3月6日,上市公司预约披露2022年年报时间进度已达54%,但只有47家披露了2022年报,占比0.92%。而预约在4月28日和29日两天公布年报的公司数量,分别是554家、487家,也就是说,有20%的上市公司准备在截止期限的最后两天公布。上市年报公布时间分布,前松后紧现象非常严重。

“此前数年都是如此的集中。”秦荣生给出了自己的观察。

资料显示,上市公司公布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年报,在前三个月内公布的公司数量,占比分别是32%、18%、27%和26%。在最后一个月,即四月份,公布占比分别是68%、82%、73%和74%。

“这造成四月份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年报,有时一天数百家。股民如果有几只股票,都集中在一天公布,根本不能仔细研究年报。公募基金也犯难,一只基金持股数十只,要是持股公司集中几天公布年报,每份年报上百页,基金经理一天读几份年报?”秦荣生说。

秦荣生建议,缩短年度报告披露期限,三个月内公布完毕,公布时间均匀些,提高财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首先,规定四月内公布完毕,投资者看到时,已经是四个月前的数据,经营和财务状况已发生较大变化,信息严重滞后,投资者据此作出正确决策难度较大。

其次,随着上市公司智能会计系统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编制年度报告的效率,缩短了财务信息收集、编报的时间,完全有能力在较短的期限内编制和披露年度报告。

还有,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出具审计报告。

秦荣生认为,将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期限缩短为三个月,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那么,年报披露扎堆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秦荣生认为可以参考美国的经验。美国对于流通股大于7亿、7500万至7亿、小于7500万的上市公司,分别规定在财务年度结束后60天、75天、90天内披露年度报告。“大公司信息化程度高先公布,小公司信息化程度稍低,就后公布年报。监管层对不同规模公司披露时间给出指引。”秦荣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建议半年报要审阅,取消一季报和三季报

不仅建议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提速,秦荣生还建议信息披露提质。

我国上市公司半年报目前并不要求审计,虽然上市公司都承诺完整、准确和真实,但没有三方机构的审核,可信度低于年报。

秦荣生建议,实行半年报审阅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他认为,这将会给社会公众和投资者带来更大的效益,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年中财务造假等欺诈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改进中期数据的预测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公众和投资者服务。

秦荣生介绍,与财报审计不同,会计师审阅主要是针对文件、报表等书面材料,是在肯定材料基本真实的基础上,对其中表述不清或存在矛盾的地方,提出问题并要求改正。审阅程序略低于审计,但也能对财报把关。

资料显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资本市场上,审阅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方式。美国SEC强制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半年报进行审阅,但并没有要求其披露审阅报告。按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香港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需经注册会计师审阅。

秦荣生认为,通过对上市公司半年报实行审阅制度,可以让上市公司公布半年报时,更加认真,不能像此前不经审计时那样操作。对于投资者,看到的半年报是由三方会计师审过的,心里也会更踏实。

在这份针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建议中,秦荣生还提出,取消一季报和三季报披露。

他的理由是:现行上市公司披露的季度报告因其内容单一、指标综合,且未经审计导致可用性差。而且这也会促使上市公司将注意力放在季度短期利益上,从而忽略长期战略、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不能满足季度报告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同时披露前一年度的年报和当年一季报的公司数量巨大。2019年至2022年,同时这样披露的公司数量每年都达上千家。

秦荣生说,新一年季报和上一年年报同一天披露,让投资者左右为难。季报是最新数据,投资者理应相信季报,但季报没审计也没有审阅,公布内容也少。而投资者如果选择相信年报,那年报数据也已经滞后了。

与其这样,秦荣生认为,不如取消一季报和三季报披露,减轻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的同时,促使他们把精力放在公布好半年报和年报上。

“所有这些建议,都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可用性、可信性和及时性。”秦荣生表示,随着注册制全面实施,上市公司数量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用性高、可信性强、及时性快,将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