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炉钢成本竞争力总体仍偏弱

    

近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联盟首席顾问李新创在谈到钢铁行业低碳发展面临挑战时,指出我国钢铁工艺流程不尽合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短流程占比差距还较大,主因我国电炉炼钢成本竞争力一直偏弱。

由于历史和资源禀赋的原因,中国钢铁流程结构一直以长流程为主导,2020年我国电炉钢产量占比仅10.4%。据悉,电炉钢占比世界平均水平为30%左右,美国等先进发达国家占比近70%,除中国以外其他地区约50%,可以看出,我国电炉炼钢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相较于国外,中国钢铁行业碳减排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我国电炉钢产量之所以占比较低,李新创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电炉炼钢成本竞争力一直偏弱。

电炉短流程的节能环保优势尚未转化为成本优势。废钢供应还远未达到充沛低廉的程度,且电价水平较高,造成我国电炉钢成本控制难度加大,长期以来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成本优势突出。近年来,在铁矿石价格一直处于高位的情形下,电炉钢比转炉钢成本一般高出200-500元。

电炉生产效率明显低于转炉。尽管近年来有部分新投产电炉企业生产效率很高,但重点统计企业电炉平均每炉冶炼周期为58分钟,部分企业达到120分钟以上,相比于转炉平均32分钟,生产效率还是偏低。

新建项目国产电炉设备普及率不高。我国已具备自主研发全套电炉装备能力,但从近年置换项目来看,国产设备普及率不高。与国外相比,国产电炉在绿色节能、智能化、生产服务以及配套检测技术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废钢资源逐步的积聚,使得发展电炉炼钢短流程成必然趋势。随着国家产能置换、环保、土地、财政等政策倾斜,废钢资源、电力等支撑条件逐步完善,以及碳排放权的强制性约束作用逐渐增强,短流程电炉炼钢将被逐渐有序引导建设、发展壮大。(中关村不锈及特种合金创新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