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弯道超车,中国光伏重塑世界能源格局

近日光伏资讯了解到,当前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是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的重要目标,另外受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当前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加剧,可再生能源优势凸显,其中光伏以其清洁化、智能化、安装限制小等特征,在可再生能源中的地位首屈一指。

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历经20年,经历过跌宕起伏,目前居于世界前列。

2000年,第一家民营太阳能电池制造公司尚德电力落户无锡市。不到5年时间,尚德电力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光伏产业第一股,点燃了光伏产业的创业激情。


【资料图】

各地政府看到了光伏产业的前景,纷纷支持光伏产业发展。随后,赛维、天合光能、隆基、英利、晶科等先后进入光伏产业,中国光伏企业迅速增长至400家。

但此时中国光伏市场核心技术受限,产业链上游多晶硅材料及生产设备基本均依赖进口,中国光伏企业多分布在组件环节,光伏企业购买由欧美进口的多晶硅生产光伏组件后再出口至欧美地区,相当于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

虽然依靠组件的出口盈利可观,一度占据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但产业链的不完善让此时的中国光伏市场如同空中楼阁,2005年起,光伏上游原料多晶硅价格暴涨,中国光伏企业利润持续受到压缩,不仅如此,2008年欧美经济危机给中国光伏市场带来致命一击,多国政府暂停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光伏出口迅速萎靡,2009年中国光伏企业一度迅速减少至不到50家。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口寒冬的压力下,我国启动金太阳工程,政府为光伏企业提供补贴补贴,同时以光电解决西部用电问题,提高光伏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西部需求打开国内市场,进一步减弱中国光伏市场对出口的依赖度;

针对技术垄断,中国光伏企业不断寻求技术突破。中能硅业突破了多晶硅的冷氢化工艺研发技术,同时工信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鼓励本土多晶硅规模化经营,打破了多晶硅市场受欧盟垄断格局,中国光伏产业链逐渐完善。

然而中国光伏出口寒冬再临。中国光伏影响了欧美光伏市场的发展,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矛头显现,欧美“双反”,23%-254%的高额反倾销税使得部分中国光伏产品失去竞争力,中国光伏市场寒冬再现,光伏企业再次陷入破产风浪。

两次出口的打击下,光伏市场实现国内大循环势在必行,光伏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国内企业兼并重组,从上游硅料到中游组件再到下游电站的完整产业链被建立起来,同时在度电补贴帮扶下,光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积极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

目前,中国光伏市场已实现弯道超车。

技术上:中国光伏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世界记录。通威集团旗下的永祥股份为控制硅料成本四次技改;隆基股份在硅片切割工艺上进行革新,从传统的砂浆线切割,到金刚线切割,单晶硅片崛起;另外,隆基、通威、晶科等光伏企业在电池转化效率上仍在不断突破……。

规模上:截至2021年,全球十大光伏生产企业中,中国占了8个;全球十大整机的风电生产企业,中国占了6家;全球十大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中国占了6家。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光伏制造环节上游硅料新建项目产能共计470万吨;硅棒新建项目产能共计230GW;硅片新建项目产能共计457GW;电池片方面,在当前相对主流的N型晶硅电池技术路径之下,异质结电池新建项目产能共计257.8GW;Topcon电池新建项目产能共计295GW;新建光伏组件449.5GW。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新建项目 生产企业 全球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