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时隔5年有望再度重启,碳中和又一个大事件要来了
据北京商报报道,在12月4日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2年全球年会上,中国生态环境部表示,下一步中国还要不断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同时争取尽早重启中国CCER市场。
另据上证报消息称,目前CCER管理办法正在抓紧修订,有望加速出台。
什么是CCER?
(资料图)
CCER的英文全称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文名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在我国CCER集中在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三大行业领域。在现行碳排放交易机制下,CCER可被控排主体购买并抵消自身碳排放。
目前,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采用以配额交易为主导、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补充的双轨体系。即一类是政府分配给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另一类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碳排放配额强制执行,CCER自愿执行。
其中,碳排放配额交易主要针对控排企业,偏向于高碳排放企业的约束;而CCER交易是碳排放配额交易的补充,在配额市场之外引入自愿减排市场交易,即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侧重对减排项目的鼓励。
举例来说,一个风电项目运行一年相当于减排10万吨二氧化碳,那么业主就可以手握10万吨的CCER进入市场,卖给需要排放配额的企业,即可获得收益,由此激发主动减排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多数试点市场CCER价格往往低于碳配额价格。以北京为例,近期碳配额交易价格在120元/吨左右,而CCER价格则在80元/吨左右。因此,控排企业往往更倾向购买CCER抵消碳排完成履约。
对此,民生证券认为,CCER能有效降低企业履行成本、增加碳交易市场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控排企业可通过CCER拓宽融资途径,缓解现金流压力,相关企业通过披露气候相关信息,提升监管效率和质量,进而推动双碳目标的达成。
始于2012年,目前存量交易为主
历史上,CCER交易始于2012年,当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提出CCER经备案后,可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用于抵消碳排放。
2015年,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线,CCER进入交易阶段。
然而,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暂缓受理CCER申请,新项目不再审批,但老项目仍可运行。以风电、光伏发电、甲烷利用等类型居多。
2018年5月,存量CCER交易重启,至此CCER市场已逐渐进入恢复期。但由于修订版《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仍未出台,CCER增量项目备案申请仍然处于停滞状态。
时间进入2021年,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启交易,但该市场仅针对碳配额进行交易,未涉及CCER。不过由于CCER作为碳配额交易的补充,市场预计CCER备案有望重启。2022年后,多个相关文件陆续发布,CCER重启的前景越来越明朗。
行业扩容后或供不应求
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已公示的CCER项目数量已达2871个,已备案项目861个,已核证碳减排量的项目254个,减排量约为5000多万吨,仅占碳市场覆盖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的1.1%,但占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的25.5%。
申港证券指出,双碳背景下,随着风、光电建设以及生物质能等利用的加速,外加焚烧作为我国垃圾主要处理方式的定位确立,未来可申请CCER的项目及减排量潜力空间较大。
另一方面,和国际市场相比,欧洲碳价近两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平均碳价约为52欧元/吨。对比我国区域碳排放权市场碳价,除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外,其余的7家交易平台碳价集中在25-50元/吨的区间,对此国联证券认为,和欧洲碳价相比,我国碳价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
国联证券表示,目前,首批纳入全国碳排放配额管理的是发电企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有望进入,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量或超过每年70亿吨。结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CCER抵消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的要求,当前市场CCER年需求约为2亿吨,行业扩容后CCER需求有望达到每年3.5亿吨,CCER或供不应求。
林业碳汇或成CCER减排量主要来源
国联证券分析称,风电和光伏在过去5年中技术逐渐成熟,成本下降近一半,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风电和光伏逐渐商业化,并逐渐失去项目的额外性,在未来获得CCER减排量签发的可能性在降低。
相比之下,目前我国林业项目碳汇占比仅为1.4%,远低于国际林业项目签发量占比42%,林业碳汇重要性凸显,有望成为贡献CCER项目减排量的主要来源。在2030年我国林业碳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44亿元。
(图片来源:veer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