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要闻】耀宁“百亿”项目开工、极氪专属工厂投产 吉利投资千亿谋求“电池自由”

面对旗下各品牌的旺盛需求,吉利正谋求构建起自己的动力电池江湖。

“不仅仅是昨天刚刚投产的一期,(整个)时代吉利算是极氪的‘专属’动力电池工厂。”12月20日,宁德时代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前一日“宁王”官宣,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一期全面投产。2019年4月,宁德时代与吉利旗下极氪汽车成立合资公司时代吉利,两者分别持股51%、49%;2020年9月,时代吉利落户宜宾,并成立时代吉利(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同年10月,时代吉利动力电池宜宾项目一期正式动工建设,规划年产能15Gwh,共建设1栋电芯厂房、1栋模组厂房及配套设施等,项目总投资不超过80亿元。

以单车带电70Kwh计,此次投产的一期15Gwh可满足约20万辆整车动力电池需求。按照计划,至2025年极氪年销量将达到65万辆。

“未来,‘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整车企业要做产业链链长。”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未来新能源车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业,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不仅是极氪,面对旗下各品牌电动化转型带来的庞大需求,吉利正在大举扩张动力电池版图。12月12日,耀宁科技年产12GWh锂离子电池及系统总成项目在江苏盐城市建湖县开工,计划总投资102.3亿元。据悉,该公司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零部件事业中心,已陆续布局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座舱和智能视觉等业务,客户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路特斯、smart等整车企业,且耀宁科技董事长李星星同时也是吉利集团控股股东。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吉利控股集团正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主论坛上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科技型企业集团,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围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充换电运营、光伏绿电、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形成生态化布局。

早在2013年,吉利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威睿电动,主营业务为制造、研发、销售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等,且在2017年设立了威睿电动(宁波)公司,与苏州公司一起,专门为吉利旗下品牌供应电池包产品。此外,吉利自己体系内的钱江锂电、衡远新能源、以及最近两年才开始大面积铺开的耀宁新能源,则成为吉利学习掌握电池技术的重要平台。虽然尚未形成特别强大的动力电池自供能力,但吉利的合作对象几乎遍及电池榜单上的电池企业,其中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欣旺达、亿纬锂能、盟固利、力神、星恒电源等,并深度参与电池的生产制造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吉利在电池方面重仓的投资已经不下1000亿元,累计规划建设的电池产能已超过300GWh.其中,自建电池厂投资累计已超过700亿元,包括耀宁、威睿、衡远新能源等多个自建工厂;而与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欣旺达、瑞浦能源等电池厂商合作投资也达到近300亿元。

“终究吉利的动力电池或将走向‘合作+自产+把控核心点’的路子。”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蓝色吉利行动”的指引下,吉利控股集团数个品牌面临新能源化对动力电池的强劲需求,让自己手握更多的牌非常重要,“吉利作为自主品牌的头部企业,本来就拥有一定的谈判筹码,且通过整合关键产业链后定价权将不断强大,自制部分电池和核心零部件,部分零部件外采,有了全行业‘通吃’的主心骨,吉利可以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全面‘开进’。”

今年以来,旗下吉利、几何、领克、极氪、睿蓝等五大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全面发力,推动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快速增长。11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同比增长1.6倍至3.5万辆;前11个月,累计销量超过28万辆,同比增幅高达3.4倍,在传统新能源中继续保持引领势头。

“公司新能源化转型加速,混动车型方面看好基于串并联双电机DHT路线的雷神混动后续的增长潜力;纯电车型方面,极氮、几何车型的销量高增长有望延续。”中信证券研究员尹欣驰在最新研报中表示,中国插电混动汽车市场进入消费驱动阶段,销量在未来3年有望大幅提升。“公司产品新能源化已全面开启,在雷神动力系统加持下混动产品有望持续放量,并在规模化效应下进一步提振利润。”

关键词: 非常重要 吉利汽车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