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新年首轮上涨:加满一箱油将多花10元!国六B汽油时代影响几何?

国内油价在历经三次连续下调后,开启了新年后的首次上涨。

根据国家发改委1月3日消息,自2023年1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将上调。业内机构数据显示,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7.5至7.7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7.5至7.7元/升,仍处在“7元”区间内。


(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2023年,我国汽油也将全面进入国六B时代,对比国六A汽油,整体汽油质量和环保性都进一步提升。此外,针对国六B汽油的变化及影响,《华夏时报》记者也就此展开了调查。

2023年油价第一涨落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3年1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240元。

此次调价落地后,按照油箱容量为50L的家用轿车为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多花10元,95号汽油多花10.5元。

业内机构计算,从油耗方面看,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在8L的小型私家车为例,到下次调价窗口开启之前,消费者用油成本将增加15元左右。物流行业,以月跑一万公里,百公里油耗在38L的重卡为例,在下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单辆车的燃油成本将增加355元左右。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孟鹏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本计价周期内,欧洲某国反制措施制定,禁止向实施限价的国家出口原油,导致市场对于供应中断担忧加剧,国际原油价格整体呈现出震荡偏强走势。受此影响,本周期原油变化率负值开局后迅速转正,且不断上升。

隆众资讯分析显示,本轮计价周期内,原油价格跌涨互现。虽然美国寒潮天气结束,炼厂逐渐恢复生产,Keystone管道亦即将全面恢复运营,交易商持续权衡供需两端前景;但俄罗斯可能在明年初减产,以作为对西方设置价格上限的反制举措,沙特亦重申减产的坚定立场,市场认为长线需求前景或有改善迹象,国际油价最终以涨势收官2022年。整体来看,计价周期内挂靠油种均价上移,所对应的原油综合变化率正向区间运行,开启本轮零售价上调窗口。

中国汽油进入国六B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能源局相关规定,自20223年1月1日起,国六B(又称“VIB”)标准车用汽油全国上线,意味着我国汽油市场也全面进入国六B时代。

那么,对比国六A,国六B有哪些变化呢?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国六B对比国六A更加清洁环保。中国石化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显示,国六B主要体现是汽油烯烃含量限值进一步加严,由国六A的不大于18%(体积分数)降到不大于15%。而汽油烯烃含量降低可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空气污染,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过程中也留意到,市场也有声音表示国六B汽油不耐烧、保质期只有30天等。针对上述问题,记者也求证了业内人士。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针对国六B不耐烧的问题,市场的确有一些声音,但目前没有官方认证。

而对于国六B汽油保质期只有30天的说法,记者也从中国石化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了解到,这一说法是谣言。根据中国石化发布相关内容来看,符合国VIB标准的汽油,在适宜的环境中可储存很长时间,国VIB汽油烯烃含量低,对汽油发动机是有利的,只要国VIB标准汽油符合产品标准要求即可正常使用,并不存在所谓“有效期”的说法。

事实上,中国全面进入国六B汽油时代后,对油价是否会产生影响这一问题仍是目前的关注重点。对此,记者也从多方获悉到,暂时不会产生影响,国六B汽油仍然执行原质量标准价格油价不变。据悉,当前我国油品价格受国家发改委管控,采取“十个工作日一调整”的原则与国际市场价格联动。

下轮油价或将继续上行

而从当前的国际市场价格情况来看,下一轮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大概率仍将上调。

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认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上涨的趋势。目前来看,沙特及俄罗斯表示将坚定推进减产,亚洲局部需求也在逐渐恢复中,加之美联储1月加息力度可能继续放缓至25个基点,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上调的概率较大。

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向记者表示,考虑到当前原油价格已涨至高位,进入新一轮计价周期后,变化率依然维持正向区间波动,调价后首个工作日变化率将在3%附近,对应汽柴油调价幅度160元/吨上下。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有限,新一轮零售价上调概率较大。

不过,孟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后期来看,因美国石油库存上涨导致近期国际原油市场承压,但出于对供应中断的担忧,原油下方存在较强支撑,因此预计近期国际原油价格或整体呈现弱势调整行情。按照当前原油水平测算,新周期原油变化率处于正值范围内,上调预期仍存。但目前原油走势仍不明朗,不排除原油变化率由正转负的可能。

根据目前油价调整机制,下一轮成品油零售调价窗口将于1月17日24时开启。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华夏时报 国家发改委 国际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