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今日讯!全球能源转型十字路口,往哪去

2023年2月1日召开的欧佩克+联合部长级监督委员会第47次会议决定,依然延续2022年12月4日欧佩克+第34次部长级会议的决定——维持2022年11月至2023年底200万桶/日的减产政策。2023年1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石油市场报告》预测,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190万桶/日至1.017亿桶/日。2022年12月,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指出,受能源危机推动,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明显提速。当前,全球能源转型走到形势吃紧的十字路口,面临“红绿灯、路向标与速度牌”等多重选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红绿灯: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结构协调

世界经济与全球能源体系面临能源安全优先还是环保优先理念的竞争,涉及监管、鼓励或服务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则制定完善等问题。

有的经济体将化石能源当作缓解能源危机的“救命稻草”,化石能源短期内难以被抽离与替代。例如,以往为化石能源“亮红灯或黄灯”的欧洲地区,因地缘政治动荡、能源危机,不得不暂时为化石能源“开绿灯”,以应对可再生能源青黄不接、化石能源产业链“梗阻”等问题。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达峰,为1.03亿桶/日,全球天然气需求将达4.4万亿立方米,到2050年将比2021年低40%,全球煤炭需求将下降20%,到2050年将下降70%。2025—2050年,化石能源的总需求稳步下降,但化石能源仍将是全球市场的主体能源。

有的经济体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的代表。当前的能源危机恰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代替化石能源的历史契机。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未来5年世界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相当于此前20年增加的总和,当前的能源危机可成为加快能源转型的历史转折点,让全球能源系统更清洁、更安全。

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可再生能源报告》中指出,2022—202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增加2400吉瓦,占全球电力增量的90%以上,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容量将增加近两倍,超过煤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来源。全球光伏供应链出现多元化的迹象,2022—2027年全球光伏发电能力将增加两倍;风能发电增长90%以上;生物燃料需求将增长22%。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有望增加,至2050年约5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被用于制氢,满足总氢气需求的25%左右。

路向标:能源转型路径的差距校准

国际能源署认为,能源危机对提高能效具有推动作用,更有效地利用能源是首要和最好的应对能源危机的措施。但在能源转型资源支持、落实能力等方面,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存在着巨大差距。国际能源署在《2022年世界能源效率报告》里指出,2022年全球对建筑改造、公共交通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等能源效率的投资达560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16%。2022年,全球能源使用效率比2021年高出2%,改善速度几乎是过去两年的4倍、是过去5年的两倍。

能源效率投资计划多集中于发达经济体,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则面临投资缺口。美欧日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提高产业能效。到2030年,在《降低通货膨胀法》推动下,美国太阳能和风能每年新增装机将达到当前水平的2.5倍,而电动汽车销量将增至当前水平的7倍。2020—2029年欧盟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提高能效,其油气需求将因此下降20%,煤炭需求下降50%。日本的绿色转型计划为核能、氢、氨等技术提供大量资金支持。韩国也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而发展中经济体能源转型与提高能效缺乏足够的资金。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能源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但清洁能源投资缺口巨大。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以来,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对清洁能源的年度投资一直未见增加。发展中经济体的天然气增势趋缓,特别是在南亚和东南亚,天然气作为过渡燃料的作用不及往昔。严重依赖化石能源收入的国家面临转型为新能源经济的压力与风险。

能源危机对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能源贫困(返贫)问题的影响存在差距。面对能源短缺和高昂价格等危机,发达经济体有更多的财政支持与能源资源应对负面影响。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在能源安全等问题上更脆弱。国际能源署指出,当前贫困家庭经济负担与能源贫困(返贫)问题加重。

速度牌:能源转型进度的节奏把握

局部地区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加剧增加了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及对全球经济和民生的通胀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达2.7%,其中,发展中经济体为3.7%,发达经济体为1.1%。进口化石能源价格飙升、能源安全问题等使诸多国家转向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进口化石能源的依赖。

能源转型事关能源安全大局。能源转型既不能狂飙突进,也不能踟蹰不前。若能未破先立、妥善协调,则可实现二者相互促进,能源转型有利于建立更安全、更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若未立先破、供应紊乱,激进式能源转型则为能源安全带来过重压力。能源获取困难或中止、能源价格高企等情形也会影响能源转型进程,所谓“一朝误歧路,满盘皆被动”。

把握好能源转型的结构、方向与节奏,对保障能源安全非常重要。

首先,能源转型需要平衡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发展结构。国际能源署提出,在当前形势下,既要促进清洁能源技术推广,又要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在能源需求侧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优化对新老能源的投资结构,在增加清洁能源投资的同时,稳定关键稀缺化石燃料的投资,缓解价格飙升的情况。增强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多样化、创新性与弹性。

其次,能源转型需要弥合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能源转型治理能力差距。国际能源署提出,合作降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能源融资成本,扫除部署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障碍,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气候适应能力。帮助能源生产国成功转型。扭转发展中经济体的能源贫困趋势,让贫困社区融入新能源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实施有针对性的能源社保政策,保障弱势群体公平、普惠与稳定消费能源的权利。促进电力系统互联互通,增加上中下游电力产业链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最后,能源转型需要把握好速度,探索适合国情、保障安全的能源转型节奏。能源转型应坚持审慎与渐进的原则,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不能无作为,也不能乱作为。应有效管理、盘活新旧能源设施体系,对现有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应避免无计划、混乱或过早淘汰,谨慎管理其退役和再利用。管控好能源系统依赖不可再生矿产的脆弱性,缓解因关键矿产资源价格的剧烈波动、清洁能源供应链高度集中等问题,开展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缓解关键矿产资源市场的压力。同时,妥善把握能源市场机制与能源政策宏观调控的分寸。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基础设施 能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