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狂飙这一年:光伏市场惊现“鲶鱼”

“通威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是行业前三,争取第一。” 2022年8月,光伏硅料和电池片龙头通威股份大举进军光伏组件板块,并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放下豪言。

自那之后至今的半年多时间里,通威的组件业务一路狂飙,在央国企组件订单招标、海外客户合作方面频频斩获佳绩。

“低价”是通威狂飙突进的秘诀之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过自产硅料的成本优势,通威往往能够在招标中报出更低的价格,从而赢得市场份额。“通威就是组件市场的一条鲶鱼,坏了组件大厂的好事。”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如是对36碳评价道。

通威的野心远不止当一条鲶鱼。在面向下游经销商、服务商和客户的行业会议上,通威的管理人员毫不避讳地公开表示,通威在水产饲料、硅料、电池片领域连续数年位居行业第一,在组件领域最终目标也是行业第一。

配合进军新市场的步伐,通威的组件产能飙升,已经直逼头部玩家。据悉,去年通威组件产能为14GW,而今年底预计将达到80GW,同比增长高达470%。作为对照,2022年组件出货量最大的隆基绿能的出货量为45GW+。

2022年中国光伏企业组件出货量排名。来源:36碳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近日,一篇介绍通威如何消纳80GW组件产能的文章《80GW不夸张,通威消纳组件产能战略路线图浮现!》,被各大光伏行业媒体疯狂转发。

该文章指出,“通威目前的局面,是订单等产能,而不是产能等订单。” “通威的80GW产能完全可以消纳,同时80GW产能对于通威来说也并不夸张。”上述光伏资深从业者告诉36碳,他从文章中已经嗅到了“通威向组件龙头宣战的味道”。

组件价格鲶鱼,背刺老玩家

“如果烧钱就可以了,那么人民银行会是最厉害的”。2022年下半年通威大举进军组件环节时,曾有光伏大佬在朋友圈有些讽刺地说到。

但不可否认的,在光伏组件市场,尤其是国内地面电站的招标当中,低价确实是一把利器,通威也得以狂飙突进。2022年下半年,通威刚开始大举进军组件,当年出货量便达到了9GW,位居行业第八。

通威组件的报价整体低于一线组件企业,也被业内解读为通过硅料环节的高收益,补贴光伏组件,从而抢占市场。

尤其是在组件价格的焦灼期,通威的低价成为影响市场价格的重要边际力量,也对老玩家造成“背刺”。

自4月初以来,电池片和组件环节传来截然不同的市场声音——上游电池降价,下游组件却在酝酿涨价。“组件价格现在出现分歧了,处在混乱且无序的状态。”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史真伟告诉36碳。

下游组件环节,机构InfoLink在3月30日表示,光伏中游价格稳定,二季度组件价格酝酿涨势。然而通威却在4月1日宣布调低电池片价格。据悉,150μm厚度中,通威的单晶182尺寸的PERC电池和210尺寸PERC电池分别较上次下降了5.22%和1.77%。

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表示,3月末隆基、晶科、晶澳都在向下游传递一个信息,4月组件将涨价3-5分钱,大部分安装商和投资商对此都不服气。通威宣布电池片降价,直接扒了组件大厂的“底裤”。

蚌鹬相争,渔翁得利,下游投资商乐见通威的“搅局”行为。一位下游投资商告诉36碳,“我觉得组件环节需要通威这样为竞争对手做陪衬的企业,不能让组件厂所谓的行业联盟掌握了定价权。”

在这场价格博弈当中,除了下游电站投资商,通威无疑是最大受益者。对手越是维持价格同盟,通威越能以低价快速出货,抢占市场。

不过,低价策略并不是在每一个市场都能发挥奇效。

国内地面电站市场对价格最为敏感,低价策略最为有效。但开拓国内分布式光伏市场需要大量铺设下游渠道,也需要品牌效应和长期的积累,占领市场的难度会更大。

海外市场也是一样,很难短时间大力出奇迹。据悉,海外银行对于品牌组件商会给予“溢价”,采用了优质组件品牌的电站运营商,可以获得银行更低的贷款利率,因此组件商需要长时间的考验才能获得下游客户认可。

目前隆基、天合、晶科和晶澳四家一体化组件巨头有约六成的市场在海外,而初出茅庐的通威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攻占海外主流市场。

疯狂抢市场,江湖要变天?

去年8月19日,通威股份拟中标华润电力3GW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采的消息,曾引起了光伏行业的“巨震”。这被市场视为其正式大力进军组件板块的标志。

当日,天合光能盘中最大跌幅超16%,隆基绿能最大跌幅超8%,晶澳科技的股价更是触及跌停。而通威的股价则逆势上涨了4.88%。

这背后很重要一方面原因是对通威实力的忌惮。受益于硅料价格飙涨,这两年通威股份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更是以252亿元-27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成为光伏行业的盈利之王。

凭借资金优势和自产硅料的低成本优势,通威势必会对组件玩家的利润、甚至行业格局造成巨大冲击。通威”行业前三,争取第一”的发言,则更加向对手传递出“寒意”。

实际上,通威在组件领域也并不是完全的新手。据悉,通威股份从2013年涉足光伏组件环节,到2017年已逐渐形成了约7GW组件产能,不过这与通威70GW的电池片产能差距悬殊,通威也并不被市场认为是主要的组件厂商,直到去年8月其大力进军组件板块。

时至今日,再讨论通威布局组件的动机已不再重要。但可以预料的是,在即将到来的硅料漫漫下行周期,组件业务将成为通威业绩的重要支撑,对于通威的意义举足轻重。

虽然去年通威凭借行业的最高利润成为了盈利之王,但光伏板块市值最高的企业却是净利润远不及通威的隆基绿能。目前,隆基市值约3000亿元,PE接近24倍,而通威的市值约1800亿元,PE仅为7.59倍。

这背后反映出二级市场“聪明钱”的一致预期,即在即将到来的硅料下行周期,通威难以保持硅料环节现有的利润率,其营业利润可能会出现明显萎缩。

历史上,硅料环节的下行周期曾持续数年,以致于不少高成本的硅料企业出现持续亏损、甚至破产。布局组件业务后,即使未来硅料价格下跌接近成本线,通威股份也可以自己消化做成电池、卖组件,从而补足部分硅料价格的下跌的“损失”。

多晶硅在较长周期内暴涨暴跌,价格相差数倍

因此,进军组件市场将是关系到通威未来业绩和资本市场价值的一场关键战役。

不过,“行业前三,争取第一”只是通威在发布会上立下的豪言,具体进展如何,还需要通威用真实的经营业绩逐步兑现。

组件业务最新进展方面,据通威太阳能技术服务高级经理刘辉日前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介绍,自通威战略布局组件板块后,与大的发电集团基本都建立了合作,在3月的电站招标当中,通威的中标规模位居行业第一,是第二名的四倍之多。

分布式光伏领域,据刘辉介绍,截至今年3月末,通威签单近3GW,出货量超1.5GW,且已经与正泰安能、创维、锦浪科技等二十多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索比光伏网的统计也显示,今年一季度通威太阳能组件中标规模达2.81GW,接近隆基(1.63GW)中标规模的两倍。

如果能继续保持如此猛烈的市场攻势,下半年随着通威80GW产能的不断释放,2023年的组件江湖即将变天,行业龙头的座次也将重新排序。

然而,就在攻坚新市场的关键时刻,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却于今年3月提出卸任。

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谢毅偕同从通威离职的数位管理人员,已经开启了光伏电池片赛道的创业,与通威的关系也从老东家变成了对手。而压力则来到了刘汉元女儿——新任董事长刘舒琪这边。

当下组件环节的龙头卡位战已经开启,能否跻身组件头部玩家,甚至挑战行业老大隆基是当下通威股份的艰巨挑战,也将是对34岁的刘舒琪的一次重大考验。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