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周期、提高底价,广东市场化需求响应升级

2023年5月1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相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为2023年迎峰度夏做准备。

《通知》缩短了单次需求响应的周期。与2022年4月发布的《广东省市场化需求响应实施细则(试行稿)》(下称《实施细则》)相比,《通知》将日前邀约发布时间由运行日前5天(D-5日)15:00前调整为D-3日24:00前,提前了申报截止和出清时间,并将市场主体注册生效时间由“6个自然日后”调整为“4个自然日后”。


(相关资料图)

同时,《通知》利用经济手段鼓励用户提前申报,锁定响应容量。对D-2日24:00前申报且中标的用户,日前邀约出清价格下限提高至保底价;对D-1日申报的用户,其日前调用价格下限保持不变。保底价与珠三角五市10千伏大工业代理购电用户尖峰时段电度电价基本相当,体现尖峰时段的用电价值,暂设置为1.5元/千瓦时。此前《实施细则》提出的价格下限为0.07元/千瓦时。

《通知》还提出灵活避峰需求响应这一新的交易品种,作为日前邀约申报量未能覆盖电力缺口或日内出现临时缺口的补充措施,也可作为应对持续性电力缺口或最大负荷5%及以上电力缺口的需求侧措施。起步阶段,用户的响应补偿收益暂按日前邀约的保底价格1.5元/千瓦时执行,由需求地区电力用户分摊。

上述调整将提高邀约发起和用户参与的灵活性,增强响应能力的确定性,并为解决电力供需失衡提供新的市场化措施。这也侧面反映了迎峰度夏期间广东负荷管理工作的紧迫性。

5月22日,广东全省的最高温度达到35.6℃。当天,南方区域的最高用电负荷在2023年首次突破2亿千瓦。广东夏季持续6个多月,用电负荷受气温影响大。随着气温升高,叠加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用电需求,广东的用电负荷将持续增长,对广东的负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东是国内较早探索需求响应的省份。2021年5月,广东启动了国内首次市场化需求响应并持续开展结算试运行。一年后《实施细则》出台,在拓宽响应主体范围和丰富交易品种的同时,先于其他省区探索电力用户分摊响应费用,为各地出现的“资金难”问题提出了市场化的解决方案。

在《通知》发布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需求响应的定义、相关主体职责和运作模式,并提出“谁受益、谁承担”原则。

作为国内需求响应的“先行者”,广东对需求侧管理新动向有着敏锐的嗅觉。上述征求意见稿提出,建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作为开展负荷信息采集、预测分析、调控等的软硬件平台。此前,广东已设立省地两级电力负荷管理中心,还上线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灵活避峰需求响应即是通过负荷管理中心组织和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实施。

《通知》提出,在负荷管理装置改造全面完成、用户分路控制条件逐步成熟的情况下,灵活避峰需求响应将逐步细分小时级、分钟级、秒级的响应资源,启用日内可中断需求响应等其他交易品种,完善差异化补偿机制。

在国内需求响应赛道上,广东起点较高,能否趁着电力发展新形势和需求侧管理新政策的“东风”,让市场化需求响应“走得更远”,2023年迎峰度夏将是很好的实践机会。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