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能大幅扩张 国内棉纺产业迎来利润修复

受郑棉近月合约基差修复的带动,棉纱期货有所反弹,主力2205合约上涨至28500元/吨上方。不过,从现货市场来看,棉纱价格依然疲软,由于缺乏新订单,棉纱交投好转幅度有限。

纺织产能出现大幅扩张

近两年来,国内棉纺产业迎来利润的修复回归。国内纺织产能外移的大趋势受疫情的影响,在全球市场掀起一轮纺织品供需错配潮。此前,在主要的服装消费大国不断加快疫苗推广、放开社交距离、释放需求的同时,东南亚纺织业却因疫情面临停工停产,全球纺织品的供需矛盾开始出现,棉纺价格开始上升。受益于订单回流国内,一定程度也加速了国内棉纺产业链去库的节奏,本轮受益方回到了转型之际的中国纺织业。

作为订单回流的受益方,我国纺织产业链的利润开始恢复,进而刺激产业链心态回暖,在利润的加持下,纺织产能出现扩张迹象。据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对重点生产企业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梳棉机销售总数约4000台,较2020年同期增加100%;精梳机销售约960台,同比增长118.2%,其中国内销售约680台,同比增长1194%;粗纱机销售约830台,同比增长130.6%,其中配粗细装置约500台,占总量的60.2%;棉纺细纱机销售约275万锭,同比增长118.3%;集聚纺装置销售约380万锭,同比增长84.5%;自动络筒机销售约300台,同比增长87.5%;短纤倍捻机销售约2300台,同比增长64.3%。在产能大幅扩张的背景下,纺织产业赛道再次拥挤。

服装面料消费已经走弱

不过,纵观全球服装类CPI,其增速长期来看都是稳定且偏低的,纺织业的利润难以长期向终端消费者传导。目前,整条棉纺产业链陷入停滞。上游的僵局仍未被打破,手握高成本资源的轧花厂期待棉纱价格回归,而中游的纺织加工业陷入生产亏损局面,仅有部分手中握有订单的纺企考虑从低价的盘面寻找原料资源,这一切的停滞都是疲软的终端消费所致。因此,纺织产业链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现状:海内外服装消费增速正在见顶。

一方面,受制于国内服装消费低迷。随着防疫举措恢复正常化,需求基本完成恢复,国内服装社零销售数据在2021年11月、12月传统旺季表现低迷,甚至12月数据跌破至5年区间下沿,春节消费市场表现继续疲软,国内市场暂无动力支撑上游市场。另一方面,海外市场订单量可能正在见顶。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市场服装及面料批发商库存同比增加至21.63%。2021年9月,由同比去库转向同比累库后,连续4个月增速上升。对照美国服装进口金额来看,在2021年11—12月消费淡季,美国服装进口明显走强,可以看出,服装面料供应量明显上升的同时,服装面料消费已经走弱。参考2010/2011年度历史行情规律,美国服装面料批发商库存同比增速达到20%以后,将是明显的累库“天花板”,服装进口量同比增速将在未来几个月后出现快速下降,进而导致国内纺织业订单大幅下降以及纺织成品累库,最后拖累上游纺织原料价格。

不过,笔者认为,短期内对棉纱期货不宜过分悲观。因纺织利润进一步压缩,纺织业对原料棉花、棉纱的采购维持随买随用模式,工业库存降低至相对低位。而近期终端服装产业在召开春季订货会,海外消费虽见顶,但是仍有持续下单补库动力,“金三银四”行情有望缓慢开启,届时或引致一轮补库行情,短期对纺织原料价格形成支撑。

关键词: 纺织产能 棉纺产业 利润修复 服装面料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