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桉退蔗进”保护耕地开局良好 奏响春耕春种“交响曲”

一边是砍伐、挖根、清运、平整,一边是开行、下种、施肥、覆土……这套“组合拳”,是“桉退蔗进”必不可少的工序。农时紧迫,四月中旬前,新植糖料蔗必须种下,只有完成了这一系列工作,蔗农悬着的心才能放下。阳春三月,在武宣县广袤的耕地上,成片桉树被清退,一行行蔗种被植下,一时间,机械忙、农民忙、企业忙、各级干部忙,奏响一曲春耕春种“交响曲”。

从去年12月起,武宣县制定工作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对占用甘蔗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种植的尾叶桉等非粮作物进行全面清理,截至3月21日,全县已清理尾叶桉等非粮作物2.3143万亩。根据相关工作成效和进度情况,如今该县对计划进一步提速,提出“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

堵则溢,疏则通。武宣县“桉退蔗进”保护耕地开局良好,背后经验值得一说。

A以农民为主体,让服务更细致周到

3月16日,记者走进武宣县思灵、禄新等乡镇的农田,只见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一棵棵桉树被挖起,树根被清理干净,枝梢被粉碎并运往火力发电厂、制板厂;另一边,清理之后的土地经过农机耕作,种下高产良种甘蔗,变成“双高”蔗田。

同为经济作物,周期不一、投入不一、效益不一。在蔗糖价格波动的情况下,部分蔗农追求短期利益,占用耕地种桉树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农田就是农田,“非农化”的势头必须得到遏止。如何扭转局面,考验着全县决策层到基层干部的智慧。

“跟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这是禄新镇党委书记余佩兰的感悟。她介绍,该镇进行退桉还蔗宣传发动时,首先反复传达中央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在群众中树立“谁占用谁退出”的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跟群众算生态效益账、农田保护账,让群众从更高层面理解退桉还蔗工作。

走进武宣县各村屯,随处可见保护耕地的横幅标语、宣传通告,乡镇宣传服务站工作人员也进村到户进行宣讲,通过广泛的政策宣传让群众了解保护耕地的义务,形成抵制耕地“非农化”的共识。

至于怎么退,武宣县则提出“以政主农、以企助农”的工作思路,除了乡镇、村屯一级级抓落实,还引导企业反哺蔗农,以补贴扶持、农资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参与“桉退蔗进”工作。

退桉过程中,许多细节需要事先考虑。比如,挖出的桉树如何处理?为此各乡镇积极联系火电企业、板材企业等,免费到地头进行粉碎、收储、清运,尽量为农户提供方便。

当地政府还指导农户“五户联保”直接对接企业领购蔗苗,一些在外打工不能及时回乡的蔗户,可以通过五户一组委托代表的方式签领蔗苗,保障了蔗苗及时领取和下种。“干部负责指导、联络,但不包办。”思灵镇镇长陈俏聪说,这也是“把群众事交给群众办”的体现。

B用好补贴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

宣传引导,是给群众讲清“政治账”;用好资金,则是帮群众算好“经济账”。

今年2月,武宣县共筹集经费160万元用于推进“退桉”工作,县里两家制糖企业也以每亩1000元的标准给予蔗农作为“清桉种蔗”补助,并主动认领了全县三年3.75万亩占耕桉树清理的补助任务。

企业这笔1000元补助资金,该怎么用?武宣县糖业发展局指导企业做好分配:按照砍树、挖根、机耕、购肥料4个环节分别给予补贴。分段使用使资金补助如涓涓细流,覆盖“桉退蔗进”整个流程,让群众节节得利。

“会不会有农户用补贴资金清完桉树后,不种糖料蔗呢?”记者问。

“放心,农民很纯朴,都是讲信用的。”余佩兰说。这一点得到统计数据上的证实。武宣县糖业发展局专职副局长廖相安介绍:“桉树清退后,除少量零星地块群众选择种其他作物,有98%的面积都种上糖料蔗。”

廖相安解释,农民守信还有一重动力——该县追加了糖料蔗“双高”基地土地整治项目的县级配套资金作为“桉退蔗进”工作的资金保障。这样一来,“退桉”耕地如果按糖料蔗“双高”基地标准建设,还可享受补助叠加,群众积极性更高了。

据了解,武宣县在去年底就已落实中央及地方有关要求完成清退占耕桉树9621亩。今年年初,全区“桉退蔗进”工作在武宣县召开,证明了该县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的实效。来宾市今年提出的“桉退蔗进”计划中,武宣县的目标任务是1.29万亩,截至3月21日,该县已完成2.3143万亩,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数量和完成率均居全市首位。

C发动各方力量,因村施策形成合力

3月3日,在武宣县田长制办公室揭牌仪式上,该县县长陈前平说:“耕地保护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全覆盖来实行最严格的管控。”

宽严相济让“桉退蔗进”工作推进更有效。

种桉树不用太多管护,而糖料蔗“耕、种、管、收”劳力投入大,要“退桉还蔗”,农民干不干?

“如今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多了,种地就不是首选了。”站在连片耕地的地头,禄新镇上堂村委副主任何基兴袒露心声。为了提高群众种蔗积极性,各乡镇分类指导,积极发挥企业、种植大户等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形成“一村一策”。

有些村屯是由农机服务方统一机耕,由制糖企业统一供应农资,费用在收蔗进厂后清付;有些村屯则借助“清桉”的契机,流转土地由农业大户承包下来统一耕种,农户安心收地租。

思灵镇开展“清桉”行动较早,工作量是各乡镇中最大的。该镇种蔗大户丁色声深知农时紧、任务重,与其他6个股东商议,干脆把“退桉”项目承揽下来,全程掌控进度,确保退桉农田及时清理,同时清理出来的耕地则立即进行种植。目前,思灵镇已完成清桉农田超万亩,打造了2个万亩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甘蔗“双高”基地。

记者从武宣县农机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县投入农机具3263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755台、甘蔗种植机61台,耕地机械化率100%,机械种植面积1.31万亩,确保清理的农田在今春及时种上甘蔗。

D示范引导变堵为疏,科学治理长效发展

武宣镇草厂村是甘蔗生产保护区,在“动员群众自主清理为主,政府代为清理为辅”的工作原则和人性化执法下,该村清理保护区内桉树及果树共计1560亩,实现桉树百分百清零。同时引进博盛农机合作社,利用农机部门和糖厂的惠农政策对清桉耕地进行统一规划及土质改良,推进全程机械化甘蔗种植。在自治区“桉退蔗进”工作现场会上,该村被列为示范点供来自全区各地的代表进行观摩。

除了草厂村之外,武宣县还积极引导各乡镇村屯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作用,带头清理耕地内桉树等非农作物。思灵镇古樟村党总支部副支书覃世来主动清理种桉耕地33亩、太平村生产队队长李发耕主动清理24亩……站在自家地头,仔细了解相关退桉政策之后,思灵镇山汶村村民潘思勇认真思索了一番,拍板决定:“全都清了吧。”他想好了,把自家10亩桉林清退出来,土地流转给大户种植甘蔗,自己到广东务工。

如果说示范引导变堵为疏争取到群众对退桉还蔗的自觉响应,那么科学治理则为耕地长效发展提供了保障。退桉之后,武宣县通过对耕地进行“用养结合”治理,在种蔗潜力地块开展土壤改良,由制糖企业免费提供糖滤泥、蔗煤灰等基肥,用于培育地力、改良土壤。截至目前,武宣县共发放“桉退蔗进”项目补贴678万元,培育了1.83万亩的新植蔗地,已完成糖料蔗新植面积1.5万亩。(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陈冬梅)

关键词: 武宣县制定工作方案 桉退蔗进 保护耕地 春耕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