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事通!长期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坚守行业自律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高预期、弱需求、高产量、低效益”状态引发密切关注,诸多钢铁企业提出“保生存”举措,以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7月份以来,业内对行业形势判断又有了一些新变化,在房地产销售、制造业景气指数、基建投资等经济指标有所好转的形势下,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行业已经触底,基建将加大投入力度,下游用钢需求逐渐企稳,钢材市场将实现反转,重回景气发展轨道;一种观点认为当前主要用钢行业筑底还需相当一段时间,钢铁行业只有再开展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真正地好转。毋庸置疑,在上半年GDP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国家势必密集出台鼓励投资、消费、出口等的一系列政策,以实现“六稳六保”,且局部已经出现向好信号,我们必须坚定对国家、对行业的信心。但我们还要认清钢铁行业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特别是深刻领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对当前钢铁市场形势的“六点基本判断”,长期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坚守行业自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危机意识不能弱,莫把“反弹”当“反转”
7月13日,《中国冶金报》刊发社论指出,“2021年国内粗钢年化产量已达12.5亿吨,而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在10亿吨左右,即使需求再增加,我国粗钢总供给能力也是能够满足的”“中国钢铁需求不断扩张的发展环境不可能永远持续,钢铁产能未来长期面对的不可能是持续增长的需求”。由此,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是供应持续增长与消费增长乏力相互激化、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相互作用形成的矛盾,对短期的市场回暖或反弹应予以清醒的认识。
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钢铁产业发展史来看,钢铁行业一般在其国内经济结构开始以服务业为主时进入下行通道。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城市化成熟稳定期之后,粗钢产量自1973年的高点1.4亿吨一路下降至1987年的0.8亿吨,10年间产量减少约43%。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用钢需求增长主要依托房地产、基建,在国内快速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之后,GDP、第二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额等的增速均有所放缓,与用钢需求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大都已经“达峰”。根据今年6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20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89%。“十四五”期间,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以内,相比“十三五”缩减比例约为10%;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与“十三五”规划新增运营里程基本持平,城镇化所能带来的用钢需求增量已然有限。房地产行业在坚持“房住不炒”定位的同时,继续落实“三道红线”政策,开发投资、新开工以及竣工面积下滑态势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行业将进入全新的周期。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长7.1%,为近年来新高,下半年预计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但受限于有效投资(泛指投资能够形成GDP贡献)递减,后续难以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所确定的产业发展导向,用钢需求增长空间已然有限,更多是结构和区域的调整,传统的增量发展逻辑必须转变为存量发展、高质量发展逻辑。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比2015年更加复杂,全球深陷通胀怪圈,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经济面整体未见好转。复杂形势之下,我们不能因为某个行业、某个区域、某个指标的向好就推断行业的全面繁荣、经济的全面提振。下半年,在相关政策措施刺激下,钢材市场极有可能发生频繁波动。因此,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认识,更为理性、更为清醒地认识分析环境,把形势判断好,牢牢掌握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时刻保持行业自律,完善市场价格管理
《中国冶金报》社论指出,“放弃幻想,主动出击,建立长效的市场化行业自律机制,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才是效率高、成本低、长期可持续的应对良策,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钢铁行业上游集中度高,相较而言,我们自身议价能力弱,生产环节连续性特点强,下游终端客户又相对分散,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行业自律,必须保持供给弹性、发挥大企业带头引领作用、建立有效机制。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看,钢材及原材料价格的相对平稳有助于产业链的稳定,有助于稳定消费、挖掘潜力,因此,应从源头上理顺钢铁行业原材料及产成品定价机制,营造有利于产业链和谐共生的发展环境,以期实现钢铁行业的长治久安。
与其他大宗商品行业相比,钢铁行业上下游定价机制异常复杂,有原材料端依托于海外定价平台的指数定价,有钢铁生产企业的招标定价,产成品现货、期货定价方式更是繁多。多种定价机制之下,每吨原材料、钢材的价格波动幅度可能高达上千元。钢铁是工业原材料行业,有序的价格机制能够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一旦某个环节难以消化价格上涨压力,就会侵蚀整体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去年上半年,钢材价格处于高位,钢铁生产企业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钢铁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0%,而下游用钢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约30%,制造业普遍将钢铁成本上涨作为行业难点和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陷入亏损局面,根由也主要在于原材料成本的居高不下。
理顺钢铁行业原材料及产成品定价机制是行业自律治本之道。
一是应加强钢材及原材料现货与期货交易市场建设,努力形成体现产业链整体利益、以需求为导向的定价交易载体,进一步完善调控工具箱,加强价格监管调控,及时纠正市场失灵,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消费稳,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影响产业链稳定。
二是鼓励以市场化原则构建稳定的采供销联合体,借助期现结合等工具,促进生产企业与用钢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三是强化钢材市场价格预期管理。依托近年来钢铁产业链构建起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推动建设钢铁产业链安全大数据监管平台和智能分析预警系统,丰富预期管理手段,规范价格指数的编制发布行为,聚焦价格总水平和重点商品,增强预期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强化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双向沟通与信息交流,释放正面信号,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以强大产能满足有限需求这一重要历史课题是当前钢铁产业链各企业均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在中国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调整思维模式、战略定位、发展方式,将结构调整、客户服务、价值创造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统筹把握多目标下的动态平衡,以应对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关键词: 钢材市场 钢材价格 长期保持危机意识,时刻坚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