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氢能已经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前置条件,也是消纳我国可再生能源结构性过剩的技术选择,并能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氢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氢源、氢能储存与输送、氢能加注及氢安全等。我国氢源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及工业副产气制氢等;水电解制氢及变压吸附提纯氢等制氢技术与装备发展成熟;氢安全技术发展紧跟国际先进水平,高压氢气瓶和储罐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氢能加注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来呈现快速递增趋势;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完成,积极与国际接轨,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2021年,氢能产业在全球加速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进入,为产业发展开辟道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无疑助力了氢能发展,推动了大型央国企的接连入局、新能源企业的加入、地方政府的抢滩登陆以及科研机构的引领。

国家五部委相继批复第一、第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示范城市群,全国“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已经形成。在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政策的推动下,相关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示范城市群实施方案,明确了包括整车购置、关键零部件、加氢站建设补贴等积分奖励细则。

2021年是绿氢商业化应用元年,作为解决风、光电消纳的重要选项,以及未来替代“灰氢”的主要路径,可再生能源制氢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国内多地布局“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可再生能源制氢与上游风电、光伏发电的协同发展进入探索和示范阶段。目前国内绿氢项目还是以碱性电解制氢为主,随着近几年研发投入的加强,已经实现了设备国产化和大型化,设备投资降到了2000元/千瓦以下,一些电解槽运行寿命超过了20年。性能也有了显著提升,在保持低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关键性能指标已经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接近。目前世界单槽产能最大碱性制氢水电解槽已经下线,可制氢1300标准立方米/小时。

据《蓝皮书》路线图规划,到2030年,氢能源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0亿元;加氢站数量达到1000座,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200万辆,高压氢气长输管道建设里程达到3000km,氢能产业基础设施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程度迫近发达国家水平,氢能与燃料电池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及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对氢能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源产业的发展。

央企带头加码氢能源,和民企制造企业紧密合作,产业链发展有望提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驱动下,国企参与氢能源产业的比例逐步提升,在氢能政策渐趋明朗以及国资的积极布局下,氢能行业格局或迎来新变化,产业化节奏有望提速。央企多元化下覆盖产业链条长、技术积累丰富,有助于氢能在新领域、新场景的应用推广,给行业带来技术迭代动力;央企在传统主业上现金流积累充沛、融资成本低,预计可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央企在政策以及资源整合上也有优势,有望为行业优化重组带来整合动力。

想了解更多关于艾草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7年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关键词: 中国氢能源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