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公园超2万个 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
城市公园承载着改善生态、休闲游憩、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重功能,是群众生活和城市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类型不同、功能多样的各类公园,让城市更美丽,也更绿色、更宜居。
(资料图)
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公园超2万个
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类型已达10余种,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等超过2万个。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
近年来,我国各地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根据具体功能、定位、面积等划分,城市公园种类日益多元。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公园类型已有10余种之多,其中既包括常见的综合公园、社区公园、游园,也包括专类公园例如动物园、植物园、滨水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等。
口袋公园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化景观重要而有效的方式,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城市居民身边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居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接近15平方米,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公园内逐步完善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科普、儿童游戏等设施。
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行业发展前景如何
在城市新区规划建设中,规模性的公园结合湖泊、河流等水系形成的蓝绿空间,应成为城市的结构骨架。此外,公园需分级分类布局,大小结合、主次有序,形成点、线、面、网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城市公园布局,不仅新旧城区各有不同,在我国不同地区,因其各异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地形地势、历史人文情况等,各地城市公园也是格局各异、各具风情。“比如华北、东北地区的城市,因地势较平缓、城市格局较规整,城市公园布局以‘心、轴、带、环、网’的结构居多,在城市外围利用生态空间,多布局郊野公园;在华东、华中地区,因水系充沛、河湖众多,城市公园多随河就势,城市外围和水系溪流结合,多布局滨水公园、湿地公园;而在西北、西南地区,公园布局多利用自然资源,与城市内山地、河道结合,城市外围多和山地结合,布局山地公园。
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总结为4个关键词:生态、生活、生产和治理。首先要构建新的空间治理模式,通过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发展格局,来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解决超大特大城市发展中容易面临的“摊大饼”问题。其次才是打造一个蓝绿交织的全域公园体系。
如今,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4.72%,城市已成为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主要载体。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发展将更多体现生产、生活、生态多元导向,生产生活方式将加快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深圳“公园城市”如何建?
深圳是“千园之城”,公园数量、面积和密度都已经居于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之上,深圳着力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深圳市公园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规划》)已形成草案。规划》提出营造“山、海、城”交织共融的公园城市格局,将深圳最具代表性的海湾、山体、河流、大型绿地等进行系统连接和生态保育,让绿色深入城区,使城市空间与自然野趣亲密相伴,让市民走得进山、亲得近水、赏得了城。
其中,深圳将塑造330公里横贯深圳的生态游憩绿脊。具体来看,西起罗田森林公园,东南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自然公园,中间串联光明森林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阳台山森林公园、塘朗山郊野公园、银湖山郊野公园、梧桐山风景名胜区、三洲田森林公园、马峦山郊野公园等20余个自然郊野公园,以及公明水库、铁岗-石岩水库、深圳水库、三洲田水库等湖库景观。
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具体包括创新构建“公园-类公园”的全域公园体系,公园包括自然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三大类,类公园包括功能空间复合利用的点状类公园和廊道空间等线性类公园。
同时,强化重要廊带地区的自然郊野公园和大型城市公园布局,锚固生态格局;精准识别现状公园服务覆盖不足区域,合理增补社区公园。规划建设各类公园 1500个以上,其中自然公园和城市公园不少于300个。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行业市场前瞻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在公司多年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公司资深研究团队对市场各类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且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中研普华数据库,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是中国市场上最权威、有效的研究产品。
关键词: 城市公园规划建设 城市公园数量 城市公园规划建设行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