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息!全国豆粕库存连升五周 现货价格走势如何
全国豆粕库存连升五周
(相关资料图)
全国豆粕库存从46周开始的14.92万吨持续上升五周至第51周的50.39万吨,增加了35.47万吨,增幅70.39%,豆粕库存在连续下降18周后,连升五周。
截至12月23日,豆粕库存为50.39万吨,较上周增加13.93万吨,增幅38.21%,同比去年减少16.37万吨,减幅24.52%。主要是伴随密西西比河航运恢复,11月延迟到港的大豆也陆续到港,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至11月20号开始至今开机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周度压榨维持在200万吨上下,如此高的开机压榨下,豆粕库存增加是必然。
现货价格走势如何
从国内方面来看,虽然在12月份较高的大豆到港和较高的开机率下,豆粕供应增加,但今年春节和往年相比比较靠前,饲料企业和养殖企业也将进入节前备货阶段,目前饲企豆粕物理库存天数偏低,截止到2022年12月23日当周(第51周),国内饲料企业豆粕库存天数(物理库存天数)为8.91天,较上一周增加0.36天,增幅4%。饲企已陆续开始节前备货。国外方面,南美天气炒作持续发酵,阿根廷播种进度为近二十年来最慢,美联储再度加息,世界经济前景面临下行风险,南美大豆定产前美豆市场缺乏指引,美豆出口销售前景乐观又给美豆期价带来支撑,上周现货整体震荡运行为主。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豆粕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显示: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又称“大豆粕”。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种动植物油粕饲料产品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作为一种高蛋白质,豆粕是制作牲畜与家禽饲料的主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制作糕点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妆品和抗菌素原料。
就豆粕产业链整体而言,我国豆粕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大豆生产与种植环节,中游主要为豆粕的生产与加工,下游应用主要包括饲料行业、食品行业、化妆品行业和抗菌素原料等,其中因豆粕具备幼龄动物所需的植物蛋白,是主要的饲料组成结构,所以豆粕下游应用主要为饲料行业。
2021/22年度,全球豆粕产量、进口量、出口量、结存量预计将有下滑,消费量小幅上升,产量与消费量间的差值缩小。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根据相关信息显示,2022年中国养殖行业有去产能的需求,生猪、肉禽饲料需求不容乐观,豆粕蛋白需求较难保持正增长水平。
豆粕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豆粕产量整体变化较为平稳,受饲料产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我国豆粕产量随之增长。中国豆粕产量在2018年小幅下降后恢复增长,2019年超过过去水平,2021年增长至7864万吨,同比增长1.1%。
豆粕90%以上的消费是用于各类饲料,是饲料中氨基酸的主要来源,所以饲料行业景气度状况对豆粕需求的影响非常明显。目前豆粕下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饲料行业,其中应用在豆粕猪饲料的产量占豆粕饲料整体46%,肉禽饲料、蛋禽饲料、水产饲料分别占比22%、18%、7%。
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达25276.1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10.4%。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饲料产量在2021年1-11月达26817万吨,将再创新高。预计随着整体饲料产业需求的持续增长,豆粕需求将持续增长,产业前景广阔。
从产需格局看,豆粕减量替代有利于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养殖业的本质是饲料经动物的过腹转化。在我国,玉米和豆粕是主要的饲料谷物,玉米是能量饲料,豆粕是蛋白饲料。当前,全球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地缘政治风险、极端气候灾害、供应链不畅等多重因素叠加,对国际农产品市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我国是动物产品生产大国,饲料原料进口依赖度高。近年来,大豆存在产需缺口,是我国进口最多的农产品,且主要用于加工豆粕和榨油。只有做好豆粕文章,才能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豆粕减量成农业增效突破口
豆粕减量替代对于养殖者节本、饲料生产者节料、全行业增效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要利用现代动物营养学成果,以豆粕减量替代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农业资源,使农业提质增效。推进豆粕减量替代,既要改变传统的观念,也要将其纳入生态产品价值补偿机制范畴。
9月以来,国际大豆价格出现异动,国内豆粕价格再度上涨,达到历史高位。豆粕价格高速上涨、供需紧张,使豆粕减量替代成为饲料养殖业颇受关注的议题,温氏、牧原、新希望等龙头企业纷纷积极探索。
从消费结构看,豆粕减量替代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粮食的口粮消费已经达到峰值并呈下降趋势,饲用消费则在持续增加,粮食安全的最突出矛盾表现在饲料粮上。同时,随着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畜禽的“口粮”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饲料消耗量近20年来以年均6.9%的速度递增,也增加了饲料粮压力。业内预测,到2030年,饲料粮消费需求还将增加。只有节约和高效使用饲料粮,才能更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豆粕市场投资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