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新冠感染高峰过后大三甲亏损显著 疫情对医院收入的影响分析
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春节假期,疫情未出现明显反弹,在整个流行过程中,未发现新的变异株,我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具体而言,我国核酸检测阳性率在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抗原检测阳性率在12月22日达高峰(21.3%),并均于2023年1月下旬降至6%以下。同时,全国发热门诊就诊人数也在2022年12月下旬达峰,单就城市情况来看,北京、天津、河北等省份达峰时间稍早;至2023年1月下旬,发热门诊城乡就诊人数较峰值均下降90%以上。
(资料图)
全国在院患者达峰比感染达峰稍晚,于1月5日达峰,达到162.5万人;其中阳性重症患者也在当日达到峰值,为12.8万人,其后在1月23日回落至3.6万人。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人,1月23日回落至896人。
2022年12月8日以后,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实行愿检尽检,同时部分地区对重点人群开展定期核酸检测。各省份利用已有的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实时掌握核酸检测数据。受居民检测意愿影响,各省份核酸检测量不断减少,如12月9日检测量为1.5亿,2023年1月1日降至754万,1月23日降至最低28万。
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新冠感染高峰过后大三甲亏损显著
春节后,随着大规模感染海啸的缓慢退去,那些被呼吸科患者充斥的各个科室,正重归正轨,开始接诊本专业患者。中国的公立医院在经历一场不愿回首的非典型性消耗后,三年的“战时状态”正逐渐走向终结。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医疗医院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分析
受新冠疫情影响,无论是二级公立医院还是三级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都非常困难,医院财政拉响了警报,大量的公立医院资金短缺甚至出现资金断流的情况。
公立医院防控和正常医疗活动同时开展,用于住院患者核酸检测和CT检查需要的设备购置、房屋改造、采血场所及配送、采血及检验人员防护、培训等,大大增加了医院的成本,同时,受住院前检查的影响,会有一部分患者取消住院就医,医院的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将在一段时间保持低增长甚至负增长。
疫情对医院收入的影响分析
疫情深刻的影响着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的下滑和疲软凸显,直接导致财政收入下降,医保减免基金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导致支付力下降,都会影响到医院的经济基本面。
回望过去近3个月,从人流来看,感染高峰打破了诸多公立医院近三年来“低患者流量”的惨淡,病人涌入医院,整个医疗体系遭受着前所未有的高饱和冲击;但从医院运营的角度来看,成倍增加的肺炎患者并未给公立医院的运营带来好消息。
与想象不同,过多的肺炎患者涌入公立医院,甚至对医院的经营情况产生了“干扰”,医院无法快速“回血”——尤其对以三四级手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型三甲公立医院来说,肺炎患者的诊疗带来的更多是社会效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
中国医院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改善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实施更多政策措施来改善医疗服务和提高医疗质量。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后疫情时代,公立医院毫无疑问将强化核心地位。2023年的医疗建设规划,部分省市已经披露,部分医院已经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覆盖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 单个项目预计金额最高达到80亿元,预计最高床位数为4000张,对应的市场容量为9200亿元。2021年底全国护士总数为501.8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到2025年要达到550万,2022~2025年全国护士规划增量不足50万,即便全部胜任并投入ICU,仅刚好弥补缺口。
欲了解更多关于医院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医疗医院市场深度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关键词: 中疾控:中国本轮疫情已近尾声 新冠感染高峰过后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