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2023锂电池回收市场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备受市场关注。
(相关资料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预测,2017年至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36.4GWh、56.9GWh、62.2GWh、63.6GWh、154.5GWh和294.6GWh.而动力电池大多为锂电池,其使用年限一般为5年到8年,因此,业内预测,动力电池近两年将迎来退役高峰。
目前锂电池回收多聚焦于电池正极材料,对于负极和电解液的回收却受到企业忽视。可能因为负极石墨很便宜,所以大家觉得不值得回收,天然石墨的提纯存在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但回收负极材料后生成具有高导电性的石墨烯材料,在电池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锂电池石墨负极的回收或会成为企业的重视方向之一。
2023锂电池回收市场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
近几年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产量保持稳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市场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拉动,动力型人造石墨成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增长点;以贝特瑞、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为代表的企业出口保持增加,尤其是紫宸,随着其产能的释放,对日韩企业的出口量大幅增加。
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退役后,一般仍有70%至80%的剩余容量,可降级用于储能、备电等场景,实现余能最大化利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即对新能源车退役动力电池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使其可应用至其他领域。
一般来说,动力电池电量衰减至80%之后就无法满足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而不得不面临淘汰。如果电池在还拥有80%的电量和几千次循环寿命的情况下就直接报废回收,就会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何发挥出退役动力电池的价值就会成为各方的关注焦点,这种行为也被企业视作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甚至成为一些企业的新兴业务,以增加收益。据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可利用率达到60%,梯次利用价值巨大。
2021年为动力电池退役初期,未来动力电池退役量规模将持续放量。根据此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来进行测算,新能源乘用车寿命在4-6年左右,若假设我国动力电池的退役年限均为5年,则2021年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为25.2万吨,到2030年,我国的动力电池退役水平预期将为237.3万吨,9年间CAGR约为28.3%。
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回收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第五章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综合分析
第一节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发展现状
一、回收利用简介
动力电池(主要指锂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指对新能源汽车废旧锂动力电池进行多层次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梯级利用和资源再生利用。梯级利用是将容量下降到 80%以下的车用动力电池进行改造,利用到储能(电网调峰调频、削峰填谷、风光储能、铁塔基站)及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资源再生利用(简称“再生利用”)是对已经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破碎、拆解和冶炼等,实现镍钴锂等资源的回收利用。
图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链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
二、回收利润水平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因此现阶段电池回收种类也主要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其不含钴、镍等价值量较高的金属材料,再生利用难以盈利。再加上当前回收数量较为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大量产能闲置,回收企业存在盈利困难。
与利润率偏低形成对比的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价值很高。电动汽车退役电池仍具备较高的可用容量,其包含的镍、钴、锰等金属材料在资源稀缺的形势下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开展退役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释放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节 动力电池回收商业模式分析
一、生产者责任制下的回收模式
由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此前在铅酸电池、消费锂电池等的回收方面建立的回收体系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基本沿用了此前的回收经验,形成了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承担电池回收主要责任的制度机制。产业链上其他主体也有相应的责任,但具体的责任分担机制在各个国家略有不同。
具体而言,欧盟从2008年开始强制要求电池生产商建立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体系;同时对电池产业链上的生产商、进口商、销售商、消费者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法定义务。同时,通过“押金制度”促使消费者主动上交废旧电池。
美国大部分州采用由美国国际电池协会设计的法规制度,同样强制要求电池零售商回收废旧电池,并要求电池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就要采用便于回收的设计和标识;对产业链上的其他主体,则由电池企业通过价格机制引导其参与进来。此外,美国也通过“押金制度”促使消费者主动上交废旧电池。
日本从2000年起即规定电池生产商负责镍氢和锂电池回收,并要求电池产品设计要利于回收。但政府会对电池厂商给予补助,以提高企业回收的积极性。而消费者等其他主体参与电池回收则是基于“自愿努力”(日本的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电池厂商可通过相关渠道免费从消费者手中回收电池。
二、整车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
由于动力电池的寿命或者消费者使用不当导致动力电池先于电动汽车报废,维修或者更换下来的电池由整车企业承担回收责任,整车企业可利用丰富的4S店资源进行回收。
电池自身的金属材料和能梯次利用的单体使动力电池具有价值,该部分的价值可以抵扣一部分回收过程产生的包装、运输等费用。同时由于缩短了回收流程,整车企业直接将废旧动力电池交至动力电池处理单位,更有利于保障动力电池的技术、设计等商业机密不被泄露。整车企业还可从动力电池处理单位了解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报废后处理的难易程度,以反馈指导整车企业从生产设计时就考虑到报废时的拆解和处理,实现绿色设计。
三、强制回收政策模式
该回收模式是强制消费者交出动力电池,保证最后搭载于报废汽车的动力电池能得到有效回收。电动汽车使用过程中更换动力电池也需到相关部门备案,以保证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全过程所有的动力电池都得到有效回收。
未来几年,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且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远大于3C数码电池,人造石墨的应用比例会越来越高。受广大应用前景吸引,多家负极材料企业加大产能扩产,且有一批新进入企业进入。未几年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有所提高。预计到2025年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需求量将会达到46.92万吨。
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累计将达到137.4GWh,需要回收的废旧电池将达到96万吨。2025年有望成为动力电池退役潮的起点,并进入锂电池回收业务规模与利润双增长的黄金时期。
欲了解更多关于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市场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回收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