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要求下的我国废钢铁产业即将加速|环球关注
废钢铁是再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十种再生资源中年产出量最大的品种,是我国重要生产资料循环利用中的重要构成。目前,我国废钢铁社会积蓄量约140亿吨以上,年废钢铁产出量超过2.6亿吨,年资源增量约1000万吨。相对废有色金属中的铜1万吨、铝5万吨左右的社会积蓄量以及每年400万吨和1150万吨的年产出量,废钢铁均占据了绝对高的比例,成为我国再生金属领域中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资料图】
一 2022年我国废钢铁综合利用水平同比略降
2022年我国粗钢产量10.18亿吨,同比下降1.7%;生铁产量86383万吨,同比下降0.6%。废钢铁方面,2022年,受国内不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困扰,我国废钢资源产生总量约2.6亿吨,同比减少1000万吨。在炼钢环节,我国2022年废钢铁消耗总量2.1亿吨,同比减少1619万吨,降幅7.2%。2022年,我国废钢比为20.73%,较2021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自2016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根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综合废钢单耗207.3千克/吨,同比减少11.7千克/吨,降幅5.3%。其中:转炉废钢单耗166.2千克/吨,同比减少3.7千克/吨,降幅2.2%;电炉废钢单耗590.5千克/吨,同比减少63.5千克/吨,降幅9.7%。2022年我国电炉粗钢产量占比仅为9.69%,同比减少1.01个百分点,高转炉粗钢产量依旧占据了90%以上的产量份额。2022年,我国进口废钢铁原料55.89万吨,较2021年的55.55万吨水平基本持平,仅增0.61%,但相比曾经1000万吨以上的进口峰值,差距甚远。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2年我国废钢铁市场价格波动范围较大,最高价一度达到3900元/吨,最低价也曾跌至2750元/吨,年平均价格为3310元/吨。
二 目前我国废钢铁行业的热点问题
1行业“小、散、乱”格局依然明显
同其他再生金属领域类似,截至2022年底,我国废钢铁行业整体“小、散、乱”现象依然明显。从行业布局上看,我国废钢铁行业上游从事废钢铁资源回收的企业超过10万家,而中游从事废钢铁加工并获得工信部相关授权许可的企业则只有500余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约80%,前三位公司的年加工量在行业总量中的占比接近14%,相比其他加工企业,行业集中度较上游回收企业相对集中。位于废钢铁产业链下游的资源应用用企业超过100家,集中度相对更高且以国内大型公司为主,前三甲企业的年废钢利用量接近20%。
2国家政策改善下的行业企业开票仍存在问题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21年正式发布了《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40号公告)。公告中的“简易计税方法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条款很好地解决了废钢铁加工准入企业上游开票计税税率难确定的问题,但3%的增值税票由谁开据及开票公司所得税征收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目前行业中依然是除废钢产出单位及部分企业能够开具增值税票据外,大部分行业企业依旧难以开票,自制凭证、核定征收的模式依然大范围存在,行业从业企业仍普遍面临高额税赋征收甚至触犯法律的风险。
3科技攻关和技术突破正在成为困难破题的突破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废钢铁领域的从业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利用科技攻关寻求传统业务突破的有效方式,如:废钢智能检测系统、废钢智能料场系统等。依靠科技谋求发展,坚持创新引领,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如:鞍钢集团废钢公司积极实施废钢智能判级、打包预警远程监控系统项目,并在鞍山本部及朝阳分公司合计14个点位上线运行,智能打包点位识别率达到90%以上,大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做到了资源可控、产业引领和规避恶性竞争。一些民营废钢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行业协会的产学研合作,以市场化业务为导向,着力解决企业自身的痛点难点问题。目前,科技正在成为我国废钢铁行业破题乃至战胜诸多困难的突破口。
4废钢期货上市正在稳步推进中
2022年,中国废钢铁工业协会积极推进废钢期货上市工作。作为期货市场的交割品,随着期货市场的介入,废钢中铁元素的检测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废钢的分类将更加细化,整体行业将向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迈进。废钢期货上市将加速废钢铁行业标准化的进程。废钢期货的上市也将有利于我国通过期货市场形成对废钢定价体系的控制,并结合废钢期现货交易重新构建我国重要铁元素资源的稳供保价。
此外,期货交易代表着行业较为领先的操作行为,期货进入废钢领域,必将带来市场结构的巨大变革,有利于行业内企业重组和产业链重构。
5智能工厂建设已在行业内取得成效
2022年3月,由中冶赛迪和欧冶链金携手打造的国内首个废钢智能工厂在中国宝武慈湖基地正式发布。智能工厂以自动化、信息化为基础,通过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现场少人化、管理透明化、决策智能化。通过智慧工厂的使用,慈湖基地减少了仓储、运输、计量、检判等环节工作人工成本,提升了20%左右的发运量。与此同时,我国《钢铁行业-废钢智能工厂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该标准将有效提升废钢智能工厂的建设水平,为我国废钢铁的高效利用保驾护航。
三 中国废钢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减少了高转炉炼钢过程中的焦化、烧结、球团、高炉等高污染物排放工序,相比高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能够有效降低62%的吨钢综合能耗,减少75%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要求下,钢铁工业必须要从降低排放总量、降低单位排放量和改变钢铁冶金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其中,改变钢铁冶金生产方式方面,电炉短流程炼钢是不可或缺的手段。
1我国电炉短流程炼钢实施进程正在加快
2022年3月,工信部原材料司就工信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电炉短流程炼钢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开展专家研讨,重点讨论打造绿色循环的产业体系,构建世界先进的电炉钢产业集群,促进全国短流程炼钢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四川省电炉短流程炼钢要基本形成先进企业集群化发展、完善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显著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先进发展的格局,探索和打造绿色、智能、创新、高效、协调的发展模式,助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碳达峰”要求下,未来钢铁行业整体布局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短流程电炉炼钢时代必将加速到来。
2我国废钢产出日益稳定为废钢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供给保障
从废钢的来源看,废钢可以分为钢厂自产废钢和社会废钢,其中社会废钢又分为加工废钢和折旧废钢。钢铁企业自产废钢指钢厂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直接被钢厂回收利用,因我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间而日趋稳定在4000万吨左右;社会加工废钢指钢铁下游消费企业在生产中产生的边角料;而社会折旧废钢则是指在钢铁下游终端产品在使用年限到期后报废而生产的含铁废料。传统意义上的钢铁社会积蓄量指的就是未来我国社会折旧废钢的总资源量。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未来10-15年,社会折旧废钢产出量将以每年1000万吨以上的速度递增,其中汽车和机械行业的不断升级和迭代将成为社会折旧废钢的重要来源。而废汽车拆解行业将成为国内社会折旧废钢、加工废钢的“主力军”,其在社会加工废钢总量中的占比将超过目前25%的水平,甚至可能达到更高的比例。
3废钢产业正在加快推进中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废钢作为重要的铁元素资源,可以被多次循环利用,每使用1吨废钢可以减少1.3吨铁矿石的使用,随着中国钢铁工业布局调整,废钢作为钢铁入炉原料的重要性凸显,将成为未来我国破解铁矿石资源进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手段。充分有效利用废钢资源是逐步提升我国铁资源自给量的重要支柱环节。
从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上看,截至2022年,北起辽宁省鲅鱼圈,南至广西防城港,我国沿海地区已经汇集了全国70%以上的钢铁产能,而电炉钢则更多地向中西部内陆主要用钢聚集地汇集,加上铁矿石价格相对坚挺上行迫使内陆钢厂成本承压等因素的困扰,内陆钢厂对废钢的需求将逐渐增长。未来中国“以沿海新建的高转炉长流程炼钢和内地省会城市或主要用钢地区短流程电炉炼钢为主”的产业布局将促使废钢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
4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督促废钢产业成为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
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在“碳达峰”和严格的环保要求以及中国经济对钢铁的绝对量的需求影响下,废钢的高效应用有利于我国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铁前工艺革新、智能生产控制以及短流程炼钢工艺的提升,对“国之大器”的钢铁工业而言,发展废钢产业将是我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5废钢或因中国高质量发展成为紧缺资源
根据世界钢协的统计,目前全球电炉钢比约为29%,平均高转炉废钢比35%左右。而我国对应的两个数字则仅为9.6%和20.7%,相差甚远。如按照世界钢协的两个行业数据推算,我国钢铁工业达到全球平均废钢应用水平,至少废钢年供应量约5亿吨左右,而目前我国的废钢年产出量只有2.6亿吨,远不能同时满足电炉钢与高转炉废钢共同发展的需求,因此从这一角度上看,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步伐的加快,在转炉废钢应用和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共同需求下,废钢或将成为钢铁原料领域中的“紧缺”原料。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