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视讯!银行理财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分析2023
银行理财行业市场到底怎么样?财联社消息,最近,银行理财市场频现“降费”,其中兴业理财于近期密集发布降费公告,其他理财子公司也频出降费举措,涉及投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等。结合此前招银理财一只宣称“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理财产品引发关注,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会否通过降费营销蚕食公募基金的讨论再起。
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降费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产品净值表现不佳降费让利;二是有利于提升产品的净值和报价,帮助抢占市场。但行业人士也指出,目前仅仅依靠降费难以冲击公募基金市场份额,未来银行理财要实现对公募基金市场份额的转换,重点需要在产品业绩、稳健性等方面逐步改变投资者的认知上下功夫。
(相关资料图)
银行理财是商业银行在对潜在目标客户群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开发设计并销售的资金投资和管理计划。随着信用债市场快速回暖,投资者非理性赎回行为改善,市场信心修复下理财配置信用债的需求持续向好,固收产品扩容带动理财规模上升。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2-2027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理财网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募集资金89.62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其中,从各月度来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公司正在积极布局ESG领域并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公司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既契合当下的整体市场环境,也能够探索多元化的理财业务创新,为满足市场需求、吸引客户以及打造优质理财产品奠定基础。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有望在产品类型、投资者门槛和市场培育上进一步完善。
此外,杭银理财、中银理财、华夏理财、北银理财均在最近发布了固定管理费优惠公告,费率优惠涵盖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理财产品赎回费等。其中中银理财将“中银理财-尊享天天”的固定管理费由0.15%直接下调至0.00%,期限为6月21日至7月5日。
对此,沪上一银行理财子公司市场营销条线总经理对财联社记者称,理财产品的收费模式与公募基金有所差异,基金的销售费多为一次性收取,理财产品则扣减在净值之中。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资产的规模为19.08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因此,在去年11月的破净潮中,固收类产品成为了破净的重灾区。南财理财通去年11月17日统计的数据显示,破净产品中固收类占比近半数,为49.47%。
在连续受到权益、债券资产价格冲击后,2022年银行理财收益表现并不理想。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2月17日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 年)》显示,2022年,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602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5198亿元。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当前,理财市场向理财公司集中的态势已经显现,基本形成了“理财公司为主、商业银行为辅”的发展格局。尤其在销售端,一些理财机构积极开拓外部代销渠道,让尚未成熟的理财公司延伸服务触角,吸引更多母行以外的客户群,提高销售效率,拓展理财产品规模。
目前看,降费为了营销的概率更大。一方面,截至今年5月31日,理财产品总体破净率从18%降至3%,甚至低于2022年11月理财赎回潮之前5%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近期理财新发规模有所下滑,根据中信建投证券最新发布的理财子产品发行指数周报,6月19日至25日,调整后理财子产品发行数量指数95,环比下降34%,广发证券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理财子公司规模较6月16日下降1102亿元至22.3万亿元;从发行风险指数来看,最新理财子产品风险指数为1.87,环比下降7%,风险偏好小幅下降。
今年3月份以来,债市开始回暖;4月中旬之后,债券市场明显走牛。查阅各家商业银行APP发现,“招银理财招睿卓远系列一年开2号”是以“债券筑底”,不低于80%投向固收类资产,业绩比较基准在3%―5%之间,但从2022年6月28日至今,实际年化收益率高达6.92%。
而信银理财的“信银理财同盈象固收稳健季开28号理财产品”投向债权类资产比例在80%―100%之间,业绩比较基准在2.75%―3.35%,但从2022年7月成立以来至2023年6月7日,实际年化收益率高达7.72%。
不过上述两款产品均为固收类存续期产品,发行至今已有近一年时间。对于固收类存续产品收益率高于今年新发产品的原因,董翠华认为存续产品去年底经历了一波“破净潮”,净值有所下降,今年以来行情向好各产品净值回升明显,表现出存续产品的今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较高的情况。
业内人士认为,在“稳净值”的基础上,布局中长期产品将成为理财公司未来的发力点。“从今年理财公司产品布局情况来看,多家机构侧重布局了中长期限封闭式或开放式产品,引导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同时,为满足客户流动性产品投资需求,多家管理人也积极推动策略转型,发行布局期限灵活、稳健投资的持有期产品,兼顾客户多方面需求。
数据显示,2023年5月全市场共新发了2491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0款,其中354款为开放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8%;2137款为封闭式产品,其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61%。2023年5月理财公司新发994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24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39.90%。2023年5月全市场共有6896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增加80款,其中3369款为理财公司产品,占比48.85%。截至2023年5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共34748款,环比增加660款,其中12399款为开放式产品,22349款为封闭式产品。从投资性质来看,固收类产品最多,共有31308款,环比增加673款。
理财产品新发市场相对稳定,2023年2月以来,除3月新发环比涨幅较高外,其余月份新发数量基本稳定在2400款左右。
银行理财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众所周知,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成立并获得公募牌照,正式进军大资管行业参与财富管理的竞争角逐。今年以来理财产品频频降费,尤其是与公募基金重叠度高的权益类产品实施费率改革,引发市场对于理财产品与公募基金竞争新格局的讨论。
今年5月底,招银理财一只宣称“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理财产品轰动市场,该产品规定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暂停收取管理费,等回到1.00元后再恢复收取。此举引发热议,一度被认为是理财子公司在公募基金产品亏损、管理费增收的当下,对公募行业的“搅局”。
统计显示,从目前为数不多的权益类理财产品持仓来看,真正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的占比较少,多数通过持仓公募基金产品间接投资二级市场,如FOF、公募专户等。
上述公募基金从业人士亦认为,公募基金目前对银行理财产品冲击的担忧并不多。一方面,财富管理市场足够大,最终还是靠业绩说话,降费率虽然是监管主导下的趋势,但对市场份额影响可能不会太大;另一方面,银行理财的文化、人才队伍与公募基金不一样,银行及其理财客户对亏损容忍的底线较低,且在人才团队的配备上,很难与公募基金竞争。
银行理财行业报告对中国银行理财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从费率下调幅度看,多款理财产品管理费率已降至0。如,宁银理财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C份额(ZK205401C)的固定管理费从此前的0.4%降至0,下降幅度达40个基点,优惠期限为6月28日至7月31日。6月19日,建信理财发布了“关于调整建信理财部分理财产品销售费率等产品要素的公告”,将3款产品销售费率从0.4%下调至0.2%,将管理费率从0.1%下调至0。
就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下调产品费率这一现象,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销售回暖,理财公司下调费率的主要意图是增加本公司理财产品吸引力,抢抓较好的市场窗口期,做大理财规模,并寄希望于通过规模扩大,弥补费率下调带来的收入缺口,实现收入目标,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本报告同时揭示了银行理财市场潜在需求与潜在机会,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政府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未来,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2-2027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