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层中医馆已超4万家 中医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2023

在后疫情时代,中医馆行业面临着许多变化和需求转变。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医馆行业的专科化、产品化、社区康养化、消费化、智能化、生活化以及合规化等7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科医疗市场正在快速增长,这也给中医馆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发展特色专科时,许多中医馆却面临着医生之间的分歧与思维冲突的问题,这成为了发展中的阻力。

首先,它可以提升中医的影响力与学术地位,使中医在医学领域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其次,专科化有助于中医形成完善的诊疗方案,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此外,专科化也能够积累更多的临床资料和技术经验,为中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中医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中医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医馆在满足社区康养需求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具有治未病和老年康复方面的独特优势,能够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并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一背景下,中医馆与养老服务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中医馆可以与养老院、社区健康中心等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中医康复服务。通过中医的针灸、推拿、草药等疗法,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关节疼痛、失眠、消化问题等常见病症,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完成1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在1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阁建设。当前,我国正多措并举推动基层中医馆“从有到优”,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中医馆,是国家对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一大规划,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印发基层中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的通知》中,就给基层中医馆的建设下达了明确的指标:

很多中医馆在发展特色专科时还是会遇到不少的阻力,最大的阻力往往来自于医生。医馆的创始人管理者往往与医生有这方面的分歧与思维冲突——管理者认为部分中医师都不肯干专科,不肯以患者需求出发,而是想要满足自己的学术喜好追求,只想专治疑难杂症。而医生也会认为管理者不懂医疗,中医不需要标准化打造。

中医经常受到外界的质疑,有的一些西医会认为中医缺乏科研及基础研究的支撑。不过,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便于形成完善的诊疗方案,也易于积累资料和技术,能够提升中医的影响力与学术地位。并且,唯有朝着积累研究、聚焦细节的精细化专科方向发展,中医才有可能实现稳定疗效。

对于青年医生来说,专业的精准定位可以使其在接诊时形成专科思路,病例归纳整理的条理性提升。同时也能够帮助青年医生快速树立自己的品牌,突破“坐冷板凳”期没有病人问津的状态。

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并且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教育的种类和数量,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可见,中医馆的建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中医馆需具备提供中医医疗和中医康复两种服务能力。可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骨伤、肛肠、其他类等项目中的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

中医馆行业发展分析

在中医医疗服务市场,作为一些民间的小资本,中医馆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公立中医院的门诊业务剥离出来,由中医馆等基层中医去承担这样的一个任务。但不管谁有能力去承担或承接可能由公立中医院剥离出来的门诊业务,首先要做的是先练好中医馆的内功。中医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中医资源,一个地区的名中医资源有限,得到名医资源相当于得到当地的客流量。

中医资源的缺乏,越来越多的中医馆开始重视青年医生的培养,中青年中医逐渐成为中医馆的主角。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逐步落实,对于体制内名老中医的“圈地运动”接近尾声,上一波中医红利已被发掘的差不多,新型中医馆必须转型,培养自己的青年医生才能生存。

中医馆应该要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做优做强,如骨伤、肛肠、儿科、皮肤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等专科专病。结合个人技术特点以及市场前景,去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专科,探索“西医无能为力但中医又很擅长”的专科。

例如深圳,其中医机构在单病种专科方面领的探索就相对比较成熟,在皮肤美容、妇科、儿科、疼痛、康复、老年病等专科领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中医机构;有做纯推拿专科的通透堂,实践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推拿技术体系;有做女性生殖健康管理的有玺医疗,以中西结合的方式提升差异化经营能力。

中医馆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中医馆的快速扩张依赖于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中医馆的连锁运营起到关键作用,中药质量监管、医师资源均匀分配和名医药方标准化形成一致性管理模式,打造连锁品牌。优质的服务是中医馆在与公立中医院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点,无需在大医院排队挂号缴费,提前预约挂号,病人可以在舒适的环境中接受诊疗,并且享受代煎药、送药服务,是中医馆的竞争优势。

目前大部分传统中医馆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医生开出的处方,盈利模式较为单一,开药在哪里都能开,这导致中医馆缺乏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打造可复制的连锁中医馆。而且,今年4月全国首次中药饮片集采正式启动,这意味着之后中医馆在中药这块的利润空间是会逐步受到压缩的,单纯靠开药‘药占比’较高的中医诊所未来的竞争力会减弱。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健康等等,使得慢性病、老年病等亚健康人群日趋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及慢病发生率的提升,为中医药的"治未病"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在健康意识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催化下,中医药需求逐步释放,未来行业发展确定性增强。

但无论如何创新,产品都一定要结合医馆自身真实的医疗需求,要根植于病案的累积,结合医馆诊疗特色、定位,有些时候最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是医生本人。通过产品去服务好自己的患者,解决患者的核心问题与养生需求,而不是跟风——别人卖什么也学什么。

同时,中医产品不能单纯只是产品,而是要形成一套解决方案,这其中包括了饮食的管理、药食同源、运动方案、环境、心理、生活方式等多种维度。因为往往现在我们很多中医馆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产品,而是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是缺乏产品和服务的融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 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要设置“治未病”科室,鼓励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中医馆开在社区,身处熟人社会从而随访方便,可以快速而又低成本地收集到足够数量符合研究方案要求经过深度随访的临床案例。如此,广大中医馆的积极参与可以快速推动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发展,用现代科学方法来证明中医药安全有效,帮助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获得老百姓的广泛认同。

想要了解更多中医馆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中医馆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