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眼镜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状态 中国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智能眼镜是指如同智能手机一样拥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软件安装来实现各种功能的可穿戴的眼镜设备统称。它是最近几年被提出而且是最被看好的可穿戴智能设备之一。其具有使用简便,体积较小等,特点公众普遍认为智能眼镜的出现将会方便人们的生活,因此它得到了谷歌,微软等重点研发,被视为未来智能科技产品的重要增长点。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智能眼镜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
(资料图片)
我国智能眼镜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状态
目前市场上主要在售的消费级智能眼镜则多为结合了VR虚拟现实技术的产品,包括VR一体机,以及相对更加轻便的VR智能眼镜。主要应用场景多为影音、娱乐和运动健身等。在使用体验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为用户提供一种完全的虚拟场景进行影音娱乐功能,另外一种是根据用户周围景象搭建相同的虚拟场景,再在这个场景中布置如屏幕、运动健身仪器等物品,模糊现实和影像,为用户提供更加真实的娱乐、运动、学习等体验。
我国智能眼镜行业规模较小,市场份额偏低,行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状态,国内智能眼镜生产企业普遍呈现生产技术落后,设计能力欠缺的状况。且我国的智能眼镜生产企业较少有自主研发设计机构,绝大多数企业在生产加工方面还只是依赖进口外国的先进机器设备和引进相关的生产技术;大量企业由于只是为国外智能眼镜厂商代加工,根本不具备相关设计能力,且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自己的品牌,在国际消费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也较低。国内智能眼镜企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在行业标准、产业方向和商业模式上有所改进,并建立相应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电子市场得以加速发展。首先爆发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是TWS耳机,而AR/VR、智能眼镜等市场也渐渐兴起。发展至今,虽然已经有很有企业入局或者正在着手布局,但AR/VR、智能眼镜市场在还发酵阶段,距离市场大爆发仍需一定的火力。
中国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智能眼镜让手机屏幕向数字化拓展,从物理屏转向虚拟屏,并突破屏幕尺寸和手机重量的局限,让用户直接体验易便携的高清巨幕。智能手机是辐射最广最便捷的通用算力平台,通过智能眼镜接收来自智能手机的信息、数据,把智能眼镜和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相结合来使用,可以说是进入元宇宙最便捷的入口。
在智能眼镜市场,国内外科技企业微软、华为、联想、小米、谷歌、三星、微美全息、SNAP、Facebook、字节等玩家的加入,划时代的「AR眼镜」实际上已经启动倒计时。
目前的智能眼镜市场,主要是通过把智能音频与眼镜的形态相结合,并为其配置独立的操作系统,使之兼具两者的功能,即能够用于时尚装饰,又具备了开放式的音频使用体验。已有众多厂商开始布局市场,其中华为、BOSE、亚马逊、韶音等品牌已经推出迭代产品,雷柏、雷蛇等品牌也推出了旗下的首款智能眼镜产品;而苹果、Facebook、OPPO等品牌也均已立项智能眼镜项目,并且直接推进到了AR智能眼镜的开发。从而能够在未来的智能眼镜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如今,智能眼镜也拘泥于功能、科技,主打外观的“时尚款”、构建软件生态的智能眼镜应声出现,行业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据行业人士分析,2019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已经超过80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超过600亿美元规模。
从我国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可以看出,预计2021-2025年我国智能眼镜行业将以40%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智能眼镜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得到扩张,随着该行业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高,预计到2023年我国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大关,到2025年我国智能眼镜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国家政策的层层加码,作为AR技术的重要硬件载体的AR智能眼镜渐渐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但是,我国的AR产业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智能眼镜发展存在较大的困难,仍有不少智能眼镜领域待发掘。
国内智能眼镜企业整体竞争力不足,要想取得长足发展,还需要在行业标准、产业方向和商业模式上有所改进,并建立相应的行业人才培养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未来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消费电子市场得以加速发展。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眼镜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22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5亿元左右,预计2023年将增长至83亿元。
本报告将帮助智能眼镜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智能眼镜行业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智能眼镜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准确把握智能眼镜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智能眼镜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
了解更多行业数据详情,可以点击查阅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智能眼镜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