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需求正进入加快增长阶段 2023年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日,国产奶粉头部企业中国飞鹤公布了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收入95.8亿—98.7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期持平;综合净利润约为14.5亿—17.5亿元,同比减少23.2%—36.4%。对于综合净利润的下滑,中国飞鹤将其归于人口下降、行业竞争压力增大,以及上游原生态牧业的净亏损。此前健合集团也公布了半年业绩,婴配奶粉销售额降幅相比于一季度收窄,但同比仍有双位数的下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我国乳制品进口量大幅下降,今年1—5月,大包粉进口量减少33.8%,包装牛奶进口量减少31.8%。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认为,近两年我国养殖端面临奶源过剩与去库存的巨大压力。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显示:

据了解,国内奶粉出海受到当地法规和文化融合等问题的困扰,每一地针对婴配奶粉都有不同的法规,产品、市场推广等都必须遵循,比如在一些国家不能做奶粉推广、不能做奶粉促销,所以很多中国式的打法无处施展;而且如何实现文化认同与融合,打造有战斗力的当地销售团队,对于国产奶粉品牌都是新课题。另外,国内的原奶成本较高,而且国内对婴幼儿奶粉的要求更严格,研发成本和品质管控的成本更高,因此在成本上也并不具备竞争力。

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奶粉企业在国际市场销量还比较小,虽然非洲属于出生率较高的市场,但购买力并不高,市场机会仍待确认。相比之下,靠近中国的东南亚市场机会可能更大一些。不过东南亚市场也是各大国际乳业巨头布局的重点市场之一,市场竞争之外,中国奶粉品牌还要解决一些成见难题。

除了市场监督力度加强,各个乳品企业也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产业提升。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介绍,所有企业的设备水平、检验能力、科研能力、质量保障能力、职工队伍专业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生产过程实现程控化操作管理,达到了“智能化工厂”的水平。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全部实施ISO、HACCP管理体系,原料进厂、产品出厂严格按照规定实施批批检验,真正做到了原料可溯源、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2023年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乳制品作为大众日常消费的必需品,乳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相较于十年前,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乳制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生鲜乳(原料奶)产量3932万吨,同比增长6.8%,但液态奶消费出现8年来的首次下降。另据2023年1月中国奶业贸易月报统计,2022年,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327.19万吨,同比减少17.1%,进口额139.36亿美元,同比增长0.8%。婴配奶粉行业则是从2021年就开始呈现持续下滑态势,2022年以来更是受到多方面内外部因素影响,行业遭遇了市场萎缩、乱价、渠道内卷等一系列难题。

乳制品消费新趋势更承载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消费场景来看,年轻群体不管在加班、看电影、刷剧、聚会还是运动前后,都喜欢食用含乳食品。他们还关注科学饮奶,会研究乳制品的成分和配方,同时更注重新技术、新成分的应用。他们最常食用的含乳食品依次为乳酸菌饮料、奶茶、牛奶布丁和双皮奶等甜点、奶油和奶酪蛋糕,以及加牛奶的咖啡。乳制品已成为休闲、社交、工作等场景下必不可少的选择。

在业内看来,出生人口的持续减少是市场萎缩的主因。2022年,国内全年新出生人口956万人,连续第6年下降,相比于2016年的1883万人几乎腰斩,导致婴配奶粉市场规模快速下滑。中国婴配奶粉的市场总量从2018年、2019年的90万吨开始下滑,预计未来几年在60万吨、70万吨的水平。

随着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加快转变,中国乳制品需求正进入加快增长阶段。中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也在加快转变,新鲜、健康、品质、特色、时尚等元素融入乳制品消费中。乳品种类日益多元,巴氏鲜奶、奶酪、黄油及特色乳制品、功能乳制品等在消费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市场呈现出多样化、细分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乳制品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乳制品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乳制品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预测未来乳制品业务的市场前景,以帮助客户拨开政策迷雾,寻找乳制品行业的投资商机。欲获取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乳制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