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为“,共享之家用暖心服务敲开长者心门

7月26日,全国政协专门召开专题协商会,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进行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会上提到前不久的一则消息。“日本一名90岁老奶奶获吉尼斯认证成为‘世界最高龄办公室文员’。” 据说,这位老奶奶不仅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是社交平台高手,她在一家公司负责会计和总务长达64年。继而,他又提到中国一批批银龄教师奔赴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讲学、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事例。

由这两个“老有所为”的例子,朱永新常委引出了一个核心观点:社会对老龄群体的认知和定位不应仅局限于“老有所养”,还要加深对“老有所为”的认识。

面对人口老龄化,“老有所为”如何被重视?

国际上,60周岁以上的人被界定为老年人。我国法律中,也将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设置在60周岁。长久以来,社会的认知、政策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对老年人的保障、服务方面。一说老人,总让人想到纯粹的消耗者和被供养者,而经常性忽略对老年人参与发展的努力和贡献。

老年人群体正日益庞大,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这相当于,中国每10人当中,就有将近2位老年人。据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种种趋势表明,老年人结构性的增加,正在改变中国人口发展的明天。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为老人服务需重视精神关怀

目前,银发经济正助推养老产业步入“快车道”。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年注册量超过5万家,同比增长8%。以工商登记为准,截至2021年5月,我国今年已新增超1.7万家养老服务相关企业。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养老机构不仅要满足老人的物质、生理和安全需求,还要注重精神和社会需求,让老人获得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共享之家让长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推进,老年人越来越能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群体,向后代、向社会赓续他们的知识、技能、文化、精神,创造属于全社会的共同价值。作为社区嵌入式、精致型高端颐养品牌的共享之家,致力于为长者提供3H颐养复康服务,协助长者生活起居,关注长者身心健康,提升长者生活质量。

为了保障长者们的心理健康,共享之家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长者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服务,抚慰长者的心灵。共享之家的护理人员都秉持着“精致服务,陪伴至上”的照护准则,将所有长者视为自己的亲人来照顾,经常陪护在长者身旁,与长者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了解长者所思所想,让长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

在日常照料中,共享之家时时关注长者情感需求,协助长者与家属进行电话、视频交流;每日与家属沟通长者在院状况,建立“家”“院”心与心的链接。共享之家还会联合社工团队引入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娱表演、建立长者文化交流平台,丰富长者日常生活,让长者收获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除此之外,更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小组活动,如生日迎新会、书法、绘画、美食、手工等等,让长者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在这里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有了完善的模式体系,才能真正从长者出发,提供长者们满意舒心的服务。共享之家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照护实现长者们健康、活力、幸福的康养生活,让长者重新获得对自我的尊重和认可。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