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骗术,保护消费者权益——中邮金融知识为你保驾护航
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越来越成为金融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也成为各大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规范经营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贷款活动,而诈骗分子也瞄准了市场,骗术“与时俱进”,花样层出不穷。为了让更多消费者能更好的分辨骗局,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邮消费金融”)总结了一些金融知识,助您守护好小金库。
首先,消费者要能迅速识别不法分子的诈骗方式。目前常见的金融诈骗活动有三种:一是设置利益诱饵骗取汇款,典型的有诈骗分子采用电话或短信群发的方式,发布“活动中奖”“低息无抵押小额贷款”“税费退返”等消息,巧立名目要求受害者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汇出“手续费”“公证费”“邮寄费”“税费返点”等款项;二是编排突发事件扰乱防范意识,典型的有冒充银行业金融机构官方信息平台,发布“银行卡异地巨额消费”短信,冒充亲朋好友在异地急需资金救急等,诱骗群众汇出资金;三是捏造子虚乌有事项干扰正常判断,典型的有谎称“账户涉嫌洗钱犯罪”“个人信息遭泄、银行账户不安全”“邮寄的物品中藏有毒品”等,要求消费者直接将账户资金转入所谓的“公共安全部门设立的安全账户”以保障资金安全,或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套取消费者的账户名称和交易密码。
其次,消费者要做到保管好“一卡、二码、三要素”,牢记“四要三不要”。
“一卡”就是妥善保管好银行卡和网银盾等安全产品,不要借给他人使用。
“二码”指电子银行密码及短信验证码。不要一套密码走天下,要定期修改。短信验证码绝不能以任何形式透露给他人。
“三要素”是指切勿随意泄露身份证号、账号、手机号码等个人私密信息。
而“四要三不要”是指:
一要认准官网网址;
二要随时关注账户变动,开通账户变动短信、微信提醒服务;
三要在办理电子银行转账、支付等交易时,仔细核对收款账户、商户、金额等信息;
四要对手机电脑杀毒,及时升级、定期查杀病毒;
一不要使用公共网络;
二不要点击不明链接和扫描二维码;
三不要轻信电话、短信、QQ、微信中的所谓退款、贷款验资、司法协查、商品退款、积分兑换、中奖退税等信息。
最后,中邮消费金融温馨提示:消费者如确有贷款需求,一定要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对于企业而言,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必须坚守的社会责任。未来,中邮消费金融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坚守合规底线,持续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建设,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普及消费者权益知识,为推动消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贡献己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