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联以行动“与国同行,服务三农”

2021年11月,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和东盟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中国-东盟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会上就未来中国-东盟关系的五点建议中,“绿色农业”与“能源转型”被重点提及——

共建美丽家园。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探讨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要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为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布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和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已向东盟秘书长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根据协定规定,RCEP将于2022年1月1日对上述十国开始生效。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我国农业来说,毫无疑问将带来重大利好和发展机遇。

协定成员中,东盟、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重要的农业大国,中国与东盟、日本以及澳大利亚等农业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巨大。RCEP的实施将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同时协定引入的外部市场竞争也将有利于倒逼国内农业的发展、有利于重塑农业的区域内产业链和价值链,加强中国与协定成员之间的农业贸易、投资和国际合作。

国家战略,农业革新

2021年11月,联合了全球197个缔约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正在苏格兰格拉斯哥举行。全球各国尽快落实减排承诺,已是迫在眉睫的生存选择。

同年10月,《生物多样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中国宣布将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标志着“双碳目标”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最新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通知中,对于农业行业有明确要求——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各行业等效碳排放排名中,农业碳排放量排名第五。因此,农业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同时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碳排放源和碳汇系统,在“双碳”目标下,产业升级已是大势所趋。

可以说,“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双碳”目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而新战略与新趋势下,涉农企业又该如何助力国家战略?作为全国领先的涉农流通中农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与国同行,服务三农

全国布局

实现农产品绿色低碳流通

 

中农联以“百城千县,乡村振兴,农联天下”为企业使命,目前已完成 50 余家农商流通台的布点,计划未来 8年内完成 300 家国内、国际实体台的建设,推动国内农产品流通产业体系升级,并将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理念纳入到企业生产、运营、研发、销售等全环节全领域中,确保农产品在全国的绿色、高效、低碳流通。

科技赋能

推动冷链流通节能减排

“云仓配”模式

搭建绿色数智农业

中农联以数字化为支撑,独创“云、仓、配”商业模式,实现“产品、产业、产城”三位一体,打造和构建在国家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大背景下,“云链天下 仓配协同”的数智化产业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兴技术,推动数智化与绿色产业深度融合。

产业整合

让低碳涵盖全产业链

中农联着眼大农业发展格局,以流通带动加工与生产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整合。目前,中农联已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日本伊藤忠集团、中国银联、头部电商企业、望家欢、麦金地、东方雨虹、农联鲜邦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在产业链布局上要整合涉农行业上中下游优质要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甚至跨行业的协同减排,将低碳农业涵盖农业生产全链条,共同推进涉农行业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融合

以“新能源”探索涉农新道路

2021年,中农联与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冷链、物流、新能源、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双方将共同推动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从节能减排、能源替代、原料替代等方面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及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新能源领域结合,携手打造“双碳”目标下农产品流通领域高端智库台及“系统节能、绿色智慧、循环经济”的城市农业产业标杆园区,为当地政府“碳中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