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蜜蜂到大雁” Soul“1号员工”的奋斗故事引发沪漂一族的共鸣
Zoya被称为Soul真正意义上的“1号员工”,她所初见到的Soul还尚未成型。早前,她用手机拍摄介绍自己租住的小房子,的视频获得了十几万的浏览,私信里他人分享的沪漂故事让她找回了久违的共鸣,这或许也是她加入Soul的契机之一。
Soul员工@Zoya
大学毕业后来上海的第一年,Zoya过得颇为安稳,想象中的沪漂打拼图景并未在她身上发生。她决定结束这种生活。 裸辞的Zoya为自己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大不了就回老家”。卸下了心理负担,Zoya的面试之路仍不算顺利。 出身于建筑设计专业,如今却想做一份内容运营相关的工作,并不匹配的工作履历和专业背景让她的求职之路更添坎坷。 在陆家嘴,她再次收获了一份拒信,然而离开前,那位老板的建议却让Zoya至今感喟。 “你下次面试时,不要带简历了,就聊你做的自媒体,聊你的想法。”
Zoya在Soul半年度大会
Zoya茅塞顿开。一直以来卡住自己的,不就是过往不相关的专业和职业履历吗?她决定,下次面试,就带一张白纸去。 正想着,Zoya收到了一条面试信息,“现在方便来面谈一下吗?” 巧的是,发来面试邀请的这家公司刚好就在Zoya当时所在位置对面的大楼。 总结万千,不如一试。Zoya把简历塞进包里,空着手就上了楼。 电梯门一开,Zoya心情大好,目之所及的整个大平层有数间办公室,开放区域也布置得很有格调。“看来这家公司规模很大”,Zoya心想。 见到面试官,Zoya拿出自己的手机开始展示自己写过的影评、做过的视频,其余一概不讲。 没想到,这套“划重点”的打法出奇制胜,Zoya直接通关。
Zoya在Soul五周年活动接受采访
只是第二天办理入职时,Zoya才大吃一惊,原来这整层漂亮的办公区只有小小的一间属于这家公司,整个团队只有三五个人——那便是当时最早期的Soul。
她将自己对内容的全部热情倾注于Soul,每天绞尽脑汁策划话题,收集用户反馈,整日不间断地发帖回帖。 她甚至还会自己挑选一些有趣的用户故事,再整理成文章的形式发布于Soul的微信公众号上。 一天下来,Zoya的精力常常穿梭在五六个不同的项目之间,如同小蜜蜂一般“东忙忙、西忙忙”。 也正是这些看似有些笨拙的努力,帮Soul沉淀了许多早期核心用户。
五年间,新老伙伴来来走走,Zoya却从未犹疑。 每当实现一个新的需求,看到更多用户在Soul里找到同类,Zoya都感到成就感拉满。 她一路埋头坚持,成为了Soul真正意义上的“1号员工”。
Soul员工@Zoya
2020年疫情期间,人们多了很多居家时光,线上社交的需求随之高涨。这时的Zoya和团队一起商量着做一个新的项目“群聊派对”。 在此之前,团队无人做过语音直播类业务,礼物的体系、付费的玩法对于Zoya和团队成员来说更是空白。从无到有,靠的是一点一点的摸索。
Zoya开始带领团队从头盘起,用户为什么会在里面玩、他们为什么会付费、背后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其他的竞品是怎么做的。整整一个月的时间,Zoya和团队伙伴不断地设计、测试。
有一回团队尝试着上线了一款盲盒(语音直播间内一种像盲盒一样的游戏玩法),“没想到反馈特别好”,解锁了新的模式。后来Zoya就这个功能进行迭代,又上线了新的玩法后,整个聊天室的商业化局面便一下子打开了。这些看似无心插柳的尝试,并非闲笔。
从项目开始的第一天,Zoya就和团队成员一起将所有的可能性列成表格,任何可能有益的想法都被记录在内。
Zoya在Soul五周年活动接受采访
事无巨细又密密麻麻的清单,是在困难中前行的可靠依傍。每天盯着数据的Zoya,也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收获。
“要做一些长择的事,有了长远的目标,就不会为自己短期的一些利益得失而去放弃。” 最初如同小蜜蜂一般的她,只是忙着衔花采蜜,如今五年过去,她已成长为大雁,同样卖力扇动翅膀,却更有方向。
Soul之所以闪烁着光芒,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这些坚定梦想的人。Ta们将热爱转换成全力以赴的动力,凭一腔热血在这里奋斗着。Soul一直以来也在努力将这种力量传递给每一位用户,希望激励更多年轻人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