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读:存款利率下调,储户们怎么看?

原标题:存款利率下调,储户们怎么看?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2月08日   第 11 版)


【资料图】

“去银行存钱”是最常见的理财方式之一。以往每逢岁末年初,银行多会适当调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储户。去年底以来,这种情况却出现了变化。除了少数银行仍有存款优惠外,更多银行选择了维持利率不变甚至进一步调低了存款利率。

银行存款收益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广大储户如何看待?对此,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

“去银行存款,利息给的没有以前多了。”最近,不少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023年1月,新疆银行、广东南澳农商银行、黑龙江五大连池农商银行等多家地方银行发布调整存款利率的公告,对相关存款产品利率进行下调,其中五年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大。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继续将存款利率维持在低位。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几家国有大型银行发布的普通存款信息来看,2023年1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挂牌年利率为1.65%,三年期为2.60%,五年期为2.65%。而2022年1月,一年期定期存款挂年利率还是1.75%,三年期是2.75%,五年期是2.75%。相比之下,这三类存款产品年利率已经分别下降了0.1、0.15、0.1个百分点。此外,尽管部分存款产品最高年利率在挂牌年利率基础上有0.25至0.4个百分点不等的上浮,但主要针对大额存单、新注册客户等特殊群体。总体看,大型银行给出的利率不仅仍低于中小银行,还低于自身一两年前的水平。

银行存款利率为何普遍走低?

据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介绍,欧美主要经济体大幅快速加息的情况下,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持续释放,2022年全年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年低34个基点。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稳定银行负债成本。2022年,新吸收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比上年低11个基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与贷款利率已经实现较充分的市场化相比,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还不够灵活。去年以来,贷款利率下降较快,但存款利率“黏性”较强,导致银行经营压力增大。银行息差缩小到一定程度后,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好地提升资金配置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后,工、农、中、建、交等国有大行先调整了一波存款利率。近期主要是中小银行和农商行进行调整,以缓解其资金成本偏高的问题。适度下调存款利率、适度拓展主动负债业务,有助于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更好地管控风险。”曾刚说。

储户需求依然不小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走低,但储户对银行存款的需求并未减少。很多支取相对灵活或利率较具优势的存款产品,刚推出就被抢订一空。

为何人们依然看好存款?

有的图省心。家住江苏徐州的李存富大爷每个月发工资后,除了日常开销,就将结余的钱都放在银行存起来。“该存还得存!对我们大多数老人来说,理财知识比较有限,也不敢尝试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银行存款是最值得信任的理财方式了。所以,虽然利率降低带来利息收入减少,但确实很让人省心。”李存富说。

有的求安稳。来自湖北武汉的汉向洛说:“即便利率下调、存款不如以前那么‘香’,我仍会考虑银行储蓄。如果将来富余资金再多一些,我还是想更多将其放在银行,或者买一些收益比较稳定的基金。”在汉向洛看来,股票投资的波动超出了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因此他现在每个月大概有一半收入以活期储蓄的形式留在工资卡上,以备不时之需。

面对银行存款利率下降,不少储户都认为可以理解。“近几年,受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等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活动整体收益减弱,银行存款在这种大背景下进行周期性调整是很正常的。相信随着经济不断恢复,银行存款及相关产品的收益能有所回升。”北京市民路鹏远的态度颇具代表性。

“2022年,北京银行多次对存款利率进行了下调。目前,三年期整存整取产品年利率基本与同业持平,产品定价基本能满足客户需求。投资者可以将资产进行多元化配置,长短结合,在保证资金流动性的同时获取更多收益。”北京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影响下,受贷款利率下降因素推动,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联动下降,这也是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该负责人说,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尤其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下降,有利于银行压降负债成本,为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提供空间,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存款收益水平下降,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居民储蓄意愿,可使更多资金流向消费市场和其他投资领域,有利于提振经济、活跃市场。

理财选择更加多元

存款利率下调,对银行存款收益较为敏感的居民该如何选择?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中国居民长期以来有着较强烈的储蓄意识,储蓄率一直相对较高。近年来,居民存款增长较快,尤其是2022年居民投资理财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居民存款增速显著加快,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同时,受前期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资金较多而有效融资需求不足,这也是推动存款利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他说。

“从全球来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里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倘若追求稳健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一些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说,2023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银行体系对资金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

曾刚认为,对普通储户来说,如果从安全角度考虑,银行存款仍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如果想要更高回报,则可以考虑银行理财、基金甚至股票。“在任何一个市场,波动都是常态。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并非单向且一成不变的,需要理性看待。”他说。

北京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存款利率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财富的增长以及居民理财需求日益旺盛,将会促进整个财富管理市场发展。从国际经验也可看出,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空间非常广阔。比如,银行理财子公司不仅拥有银行股东背景,而且可以通过多资产、多策略的大类资产配置,积极为客户创造长期稳健收益。

“对于短期资金,可以考虑投资于流动性好、收益稳定的低风险理财产品;对于中长期资金,可以考虑投资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获取一定的收益弹性;对于超长期的养老资金,可以配置养老基金、养老理财等,以实现长期财富的保值增值。”该负责人建议,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使用期限,将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和配置,在满足日常流动性资金需求的前提下获取中长期的稳健收益。(记者 王俊岭)

关键词: 银行存款 利率下调 贷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