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你会考虑购买家庭财产险吗?

原标题:暴雨过后,你会考虑购买家庭财产险吗?

前些天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


(资料图片)

北京门头沟区的贾先生家受损严重

好在贾先生今年年初花160元

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

在报案后获得了将近

5万元的保险理赔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2年

我国的家财险实现保费收入164亿元

在财产及意外险市场

总体保费收入中占比仅1.3%

家财险为何不温不火?

如何才能让家财险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理赔进入高峰期

近期,全国多地突发强降雨,造成居民住房和家庭财产受损。某产险公司北京分公司理赔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他一直和同事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忙着查勘,收集损失物料清单,确定赔付金额,争取尽快把赔款支付给居民。截止到8月15日20时,该公司在北京地区就接到个人财产险报案1198件,预计赔付金额1250万元。

暴雨中的受灾房屋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董捷介绍说,家财险承保对象为城乡居民所有存放于固定地址范围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各种财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其附属设备、室内装潢和室内财产等。遇到火灾、爆炸、雷击、冰雹、洪水、海啸、地震、泥石流以及暴风雨、空中运行物体坠落等系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家财险都可以赔付。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财险公司均有家财险产品在售,保障范围大同小异。保费普遍在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保额可达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

保费占比仅1.3%

记者了解到,我国家财险市场程度偏低。瑞再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家财险保费收入仅为98亿元,约占财产及意外险市场总体保费收入的0.8%。

2022年,家财险悄然升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64亿元,同比增长67.22%,是保费中增速最快的险种,但相比1.27万亿财产险收入,保费占比不到1.3%。

在北京工作的张女士对记者说:“之前我曾在线上购买过一款家财险产品,但因为投保一年没有出险,觉得遇到火灾、爆炸等情况的概率很低,便没再继续购买。”

瑞士再保险中国区财产险创新解决方案负责人王君博分析,中国家财险市场化程度低,首先是住房类型因素。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风险能力高,对于主险的风险暴露较低,因此我国住户对于大型风险感知度较低。其次,欧美银行在办理房贷时往往会要求投保家财险,还有很多国家会强制要求物业购买公共区域的财产险和责任险,这也推动了家财险迅速发展。

此外,目前我国的家财险产品存在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多样保障。因此,王君博认为,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差异化产品;丰富服务内容与体系,提升风险减量服务工作质量。也可以通过探索社区+家财险的模式,结合维修服务、智能家居,更好地融入物业社区生念,帮助消费者切实做好风险减量工作。

“保险+服务” 能赔也能修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用保险工具对冲风险损失,2022年 3 月,原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家庭财产保险,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风险能力。

在监管层的推动下

新型家财险不断涌现

通过增值服务融入公众生活

➩8月17日,2023南京市新型家财险“金陵好房保”上线,能赔能修、线上投保、一站式理赔,全力保障家庭财产安全。

➩8月15日,北京首个维修服务型家庭财产保险“京城好房保”上线。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全国已有20余款相关家财险产品上线。上海、重庆、四川绵阳、福建三明、云南昆明、浙江宁波等均推出了普惠型家财险。

据了解

这些新型家财险

主打的就是“保险+服务”

能赔也能修

以“京城好房保”为例,承保范围包括北京市城六区及近郊区住房,提供台风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燃气爆炸、入室盗窃抢劫、临时租房补贴等家庭财产保障。同时还提供八大类家庭高发风险如高空坠物玻璃破损、管道破裂漏水维修、暴雨漏水等家庭责任保障,并扩展了业主责任、自家漏水殃及邻居、监护人责任等第三者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京城好房保”还附加了居家财产维修保障,涵盖八大类近100项居家维修服务。包含管道疏通、门窗家具、卫浴洁具、五金安装、龙头管件、家庭安装、灯具电路、特约维修等。

“保险+服务”已成为新型家财险的标配。据了解,在宁波甬家保共富版与尊享版中,还增加了用电安全检测、渗漏水排查、家庭责任法律咨询、家庭意外安全教育、适老化改造建议、上门开锁、马桶疏通、抽油烟机半拆清洗服务等特色服务,为市民提供生活便利。

可以说,“让保险用得上”已成为家财险市场破局的首要前提。董捷说,要提高家财险普及率,保险行业应从产品和服务两方面发力。

✍产品方面,应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差异化家财险产品,例如拓宽保障范围、提供可选的保障期限、定制化设计风险保障内容以及推出组合产品等。

✍服务方面,要提升风险减量工作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例如可以拓展增值服务内容、简化理赔流程等。此外,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者的保险认知度和风险防范意识。

中国消费者报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聂国春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

关键词: